方争游
破茧成蝶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肉虫或者毛虫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地努力,化为蝴蝶的过程。现在用来指重获新生,走出困境。小时候我不懂破茧成蝶是什么意思,但又亲身经历了破茧成蝶的过程。
那时出于好奇,偷偷弄来了几条蚕宝宝,觉得很可爱,便在家中饲养起来。利用上学的空余时间,到路边、山边采摘野生桑叶喂蚕。蚕宝宝不像其它毛毛虫长得难看,又很凶猛,全身肉肉的、光光的,没有毛,很温顺,吃饱了睡,睡醒了吃,不会到处乱跑,知道这是它的家,它很享受“保姆”般的生活。
看着蚕宝宝一天一天长大,心里很高兴。直到有一天,蚕宝宝不吃了,绝食了,它的身体由绿色变成了黄色。我心里很着急,担心蚕宝宝是不是生病了。妈妈告诉我,蚕宝宝要结茧了,蚕宝宝的生命要结束了。在生命结束前,它为了报答主人对它无微不至的照顾,将吐尽全身的丝,丝可以织成漂亮的布,为人类造福。
根据妈妈的建议,我弄来了稻草,蚕宝定钻进了稻草,开始吐丝筑巢。我每天观察它的变化,开始像蜘蛛结网一样,几天后,变成了一个个椭圆形的白色小球,像变魔术似的,太神奇了,几天前还是一条虫哩。
更神奇的还在后头呢。明明看到进去的是一条虫,几天后,从茧子里面出来的竟然变成了一只会飞的灰色蝴蝶,真的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真的。”妈妈告诉我,蚕宝宝吐完丝后,身体收缩后变成蛹,经过一段时间后,蛹又会变成蝴蝶,蝴蝶待在里面难受想出来玩,就把茧咬破飞出来了。越说越糊涂,我弄不清其中的道道。
蚕宝宝变成蝴蝶后,舍不得走,没有飞出家门,好像它知道自己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妈妈说,蝴蝶还要产卵,繁衍后代。于是我给蝴蝶准备几张本来用来做作业的方格薄纸,给蝴蝶当“产房”。果然,几只蝴蝶在薄纸上产下一个一个白色的卵块,任务完成后,一只一只从窗门飞走了,我不知道它要飞向哪里,也不知道以后它生活过的怎么样。
后来,上生物课时,我才知道这是昆虫从卵到虫,从虫到蝶,从蝶到卵的成长史。平时我们在花草丛中,看到五彩斑斓又可爱的小蝴蝶,自由的飞来飞去。其实它的前身大多是外表丑陋且讨厌的毛毛虫。长大了,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影片,两人死后化作蝴蝶,翩翩起舞,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人是哺乳动物,是不能化蝶的。
汉语成语博大精深,每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一条蚕宝宝的故事,加深了我对成语破茧成蝶的理解,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够破茧成蝶,出人头地,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