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燕珍 徐文杰 实习生 程松昱) 7月10日上午,受连日强降雨的影响,中村乡西畈村蜿蜒的山路遭遇塌方,严重阻碍了车辆通行。村支书邹福疆在巡查村庄道路时,第一时间发现,立即联系了铲车,全程参与落石的清理。此时,雨水与汗水早已在他的脸颊相互交织,当路面渐渐开阔,他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自2019年11月担任西畈村村支书以来,村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成了邹福疆不得不操心的事。“身上的担子重了,心里的压力也大了。”邹福疆坦言,任职的大半年来,急事难事繁琐,安稳觉睡得少,但他从未想过放弃,而一直支撑他的正是想要回报家乡的这股信念。
2000年,血气方刚的邹福疆只身前往上海闯荡,一直从事农产品零售、批发和配送行业。经过20多年的打拼,他的事业蒸蒸日上。每当回来,看到家乡落后的一面,他总是莫名心酸。渐渐地,回报家乡的念头在他心里越来越强。
在得知有幸当选村支书的那刻,邹福疆就毅然放下了上海的事业回到了西畈村。“西畈5个自然村,仅村委会和其中2个自然村有移动信号,通讯十分落后。”上任后的第一件事,邹福疆就主动与移动公司对接,赶上了移动信号全覆盖的最后一班车。信号通了,与外界的联络也更加密切了。
在今年抗“疫”期间,邹福疆始终坚守在一线,带头值守防疫卡点。由于村中口罩紧缺、乡村两级难以配发到每家每户,邹福疆便通过上海的渠道,自费采购口罩5000余只,向全体村民免费发放。
主动对接筹集资金建设叶长庚将军陈列馆,不厌其烦为大源头历史文化古村落项目涉及的农户做政策解读……“能为家乡出点绵薄之力,我感到骄傲和荣幸。”邹福疆说。而对西畈村未来的发展,他也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下步,我们将发展‘红色+绿色’旅游,建好研学基地,发展中蜂、养鱼、茶叶等生态产业,实现家门口就业,吸引年轻人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