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习近平总书记“把脉”乡村产业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只有产业兴旺了,农民才能有好的就业、高的收入,农村才有生机和活力,乡村振兴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

2022年第7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在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对加快发展乡村产业提出了重要要求。

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图为2022年3月6日,游客在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龙港湾智慧农业园空中草莓馆参观游玩。

苗育才/摄

点赞乡村产业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乡村产业,强调“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

在全国各地考察调研时,总书记多次点赞乡村产业,为特色产业谋思路,为农民致富找门路,为乡村振兴找出路。

2020年4月,陕西。

在秦岭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习近平总书记了解木耳品种和种植流程,询问木耳价格、销路和村民收入等,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总书记指出:

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2020年5月,山西。

在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习近平总书记步入田间,察看黄花长势,了解黄花的田间管理、市场价格、产品销路等。总书记指出:

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2021年3月,福建。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武夷山燕子窠生态茶园,察看春茶长势,了解当地茶产业发展情况。总书记强调:

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坚持绿色发展方向,强化品牌意识,优化营销流通环境,打牢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在沙县夏茂镇俞邦村,总书记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并指出:

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2021年4月,广西。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才湾镇毛竹山村的葡萄种植园,察看葡萄长势,详细询问葡萄产量、品质、销路、价格等情况。总书记强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在《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这篇重要文章中,总书记针对乡村产业发展的特点、难点和痛点,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要求。

从全国面上看,乡村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问题是规模小、布局散、链条短,品种、品质、品牌水平都还比较低,一些地方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总书记指出:

要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拓展乡村多种功能,向广度深度进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发展乡村产业,不像过去就是种几亩地、养几头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有条件的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就业增收机会。

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村由卖原字号向卖制成品转变,把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县域。

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既要有速度,更要高质量,实现健康可持续。

发展乡村产业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很多地方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往往规模越来越大、用工越来越少、农户参与程度越来越低,总书记指出:

这是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但是,我们要把握好度,不能忘了农民这一头,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

要形成企业和农户产业链上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格局,农户能干的尽量让农户干,企业干自己擅长的事,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要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县为单位开展创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针对“发展乡村产业还有很多政策堵点和痛点,最突出的是用地难、贷款难”这一问题,总书记指出:

乡村建设用地需要给一些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更要靠内部挖潜。

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金,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

一些地方搞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受到农民欢迎,这是个方向,要总结经验、加快推广。

三个方面,健全乡村振兴推进体制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

强化乡村振兴责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当务之急是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明确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责任,细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推动建立责任清晰、各负其责、合力推进的乡村振兴责任体系。

发挥好督查考核指挥棒作用,组织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

借鉴脱贫攻坚经验,从责任落实、组织推动、社会动员、要素保障、考核评价、工作报告、监督检查等方面,推动健全一揽子乡村振兴的推进机制。

理顺乡村振兴工作机制

新时代抓“三农”工作就是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阶段两者的内涵、外延基本是一致的,不能机械分开,搞成“两张皮”。

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农村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

在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党委农办、农业农村部门、乡村振兴部门拧成一股绳,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分工共同予以推进,进一步完善工作协同运行机制,真正形成合力。

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形势更加复杂,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要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增强“三农”工作本领,真正做到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

增强系统观念、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善于解决工作中面临的两难甚至多难问题,在多重选择中寻求最优解、多元目标中达成公约数、多方推进中找到平衡点,防止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

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坚决反对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在工作理念上,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应该干的要尽量交给农民干,政府重点做农民干不了、干不好的事。在工作方法上,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保持历史耐心,目标和标准不要脱离实际定得太高,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宁可慢一点,也要稳一点、准一点、好一点,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2022-04-21 7 7 今日开化 content_224019.html 1 3 习近平总书记“把脉”乡村产业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