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刘祺然 通讯员 姜立英) 10月25日,记者从县妇保院了解到,从9月中旬开始,该院儿科门诊小儿感冒病人有所增多,每天的门诊量都在100人次左右,其中一半以上为婴幼儿。
感冒是儿童在秋冬季最常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侵犯鼻、鼻咽部和咽部,包括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婴幼儿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干咳等症状,而大龄儿童多有咽痛、发热、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部分患儿还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感冒大多数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病程一般一周左右,有的3至5天自愈。因此小朋友在生病的时候,家长也不必太过焦虑,让孩子在家里充分休息,适当饮温水,抵抗力强的宝宝过几天就自己好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儿反复高热不退,应警惕流感病毒及腺病毒可能。”县妇保院儿科主任医师江晓梅告诉记者,病毒感染后期也可能继发细菌感染,也可能出现如喉炎、支气管炎、肺炎,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如病毒性心肌炎、脑炎等,特别是抵抗力低下或者有基础疾病,如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等要特别注意。患儿一旦出现高热不退、没精神、拒食及呼吸急促等情况,需要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了。
江晓梅建议,天气转凉后,适时给孩子添加衣物,防寒保暖。儿童外出应戴口罩、勤洗手,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同时,加强营养摄入,多做户外活动,另外,免疫力低下的的儿童尽量避免去人流拥挤、通风不畅的公共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