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菖 蒲 2022年06月23日

◎余怀根

菖蒲,名如其草,具有高雅的气质,古人把菖蒲与兰花、菊花、水仙花并称为“花草四雅”。“四雅”中有三样属于中国的十大传统名花,兰花到老不改香,那是无可争议的王者之香;菊花,花中隐逸者,又有花君子的美名;水仙花水上起舞,向来以水上仙子自居。菖蒲,虽然是古老的本土植物,但是它的花儿观赏价值不高,实在是不能和众芳比美、比香、比情调的。

龙游有香菖蒲者,也叫蒲苇。严格而言,香菖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菖蒲。然而它和水菖蒲、石菖蒲有很多相似之处。香菖蒲长在水里,常常与芦苇杂植在一起。香菖蒲能长两米多高,茎秆开出不起眼的肉穗花序,叫蒲棒。成熟的蒲棒呈土黄色,样子极像烤香肠。香菖蒲的蒲草秆很柔韧,可以编制草鞋。初中语文课本有一篇《孔雀东南飞》,名句“君心如磐石,妾心如蒲草。磐石无转移,蒲草韧如丝。”老师说,诗中的蒲草,指的就是香菖蒲的草茎。

菖蒲乃水生植物。生在浅滩边沿者,叫水菖蒲;生在水石之间者,叫石菖蒲。菖蒲的根茎是一味中药,素有水草之精英,神仙之良药之美誉。我家的石菖蒲,满盆翠绿,生机勃勃,叶丛密生在砂石中间,靠着一汪清水,活得格外旺相。不假日色,不资寸土。此言不虚!菖蒲虽非名花,却也并非俗物,它的来头不小。据古典记载: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

石菖蒲,是菖蒲类植物中的佼佼者。苏东坡第一次见到石菖蒲,如获至宝,便把那株菖蒲挖回家,待之如嘉宾。苏东坡和石菖蒲朝夕相伴,旦暮相见,俨然就是一对生活伴侣。风雅之人,行风雅之事。某日,苏东坡诗兴大发,为菖蒲写诗:“自我来关辅,南山得再游。山中亦何有,草木媚深幽。菖蒲人不识,生此乱石沟。山高霜雪苦,苗叶不得抽。下有千岁根,蹙缩如蟠虬。长为鬼神守,德薄安敢偷。”石菖蒲,本是乱石沟里不起眼的一簇绿草,得到苏东坡的青睐,转眼换了门庭。苏东坡曾和朋友开玩笑说,这株菖蒲有千岁灵根,一般人可不敢偷回家的!

苏东坡对菖蒲的热爱,不是叶公好龙,一时兴起,他爱菖蒲,爱到骨子里。外出游玩,发现美丽光滑的鹅卵石,苏东坡俯身捡回家,放进菖蒲盆里。日子一久,石菖蒲的根牢牢吸附在那些石子上。石菖蒲岂可无美石相伴?苏东坡对着朋友宣称这叫“附石法”。苏东坡对菖蒲那是真爱,他为菖蒲写下了二十多首诗词,真可谓是菖蒲的人间知己。

《诗经.国风》曰: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这里的蒲,指的是水菖蒲。水菖蒲是水中玉女,荷花是水中仙女,两位佳人在水一方,比邻而居,各有风情。荷花妆容精致,落落大方,暗流掬秀色,出水成芙蓉;水菖蒲自带清气,生来瘦硬,江湖遍染绿,清气随浪转。水菖蒲,也叫水剑,它的每一片叶子都像一把刚出鞘的宝剑,威风凛凛,不容侵犯。端午节前后,人们采来水菖蒲的叶子,扎成一束,挂在门框上。百姓们认为菖蒲的剑叶,能斩妖除魔、防疫驱邪,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

古人云: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春天里,菖蒲是最早的觉醒者,它先百草而动,冲寒笑在春风中。自古以来,人们崇拜菖蒲,常以神仙草、灵草、香草呼之。菖蒲,古代也叫荃或者荪。屈原在《离骚》中多次提到这种香草,表达着对它的爱慕和崇敬。屈原是爱国诗人,他品性高洁,洁身自好,从不和丑恶的奸人为伍,他把自己比作香草,极力和杂草划清界限。《本草纲目》有云:菖蒲,乃蒲之昌盛者。菖蒲所居之地,水草丰茂,物阜民丰。

我家的石菖蒲,养了三个年头。今岁初春,它的叶丛中间又生出了几根嫩叶,四月底,一根青碧的细茎强势上线,顶端包裹着指状肉穗花序,花密生,小得出奇,既不灵动飘逸,也不风致娟然,倒是有一股淡淡清香萦绕在室内。很文静的花儿,不鲜艳,不娇媚,不出风头,不喜奢华。

菖蒲之花语,信仰者的幸福。这个评价,我是肯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