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当孔子 遇见马克思 2023年12月13日

◎雷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那么,是谁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呢?

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指出要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着中国的特性”。回顾百年党史,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走上民族复兴、强国富民的康庄大道,其根本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看到“孔”字,大家想到了谁?没错,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天下大同”的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宣扬一个人人为公的理想世界,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也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不谋而合。这两位相距2000多年的思想家,在20世纪的中国相遇、对话,并在实践中相互成就。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而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之路。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说的是人人都守礼,那么天下将会达到仁。新时代这句话也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个“礼”,不仅仅是指礼节,还指新时代的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中。习近平同志在致2006年中国衢州国际孔子文化节和中国·衢州国际儒学论坛的贺信中提到:“深入挖掘儒家文化中的社会和谐思想,可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重要思想资源,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东南阙里,儒风浩荡,衢州历来重视“南孔文化”的挖掘与发扬,持续推动儒家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创新性发展。从“衢州有礼”到“浙江有礼”,从衢州有礼到“崇贤有礼、开放自信、创新争先”的新时代衢州人文精神,借助南孔文化的滋养,衢州先后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与世界13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衢州始终牢记“成为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殷殷嘱托,吸引700多家外商企业来衢投资兴业,引进了时代锂电等百亿级项目,吹响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奋进号角,打造全方位发展的“桥头堡”,为高质量建设四省边际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礼记》中提到,“礼者,理也”。这个理字,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第三个字。习近平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始终遵循的指导思想。”从“民为本”到“人民群众的历史的创造者”;从“天下为公”到“小康社会”,再到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不断开创治国理政新境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挖掘了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我们正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我们更要坚定不移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下一个百年的伟大征程而奋斗,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