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天南地北龙游人

雷军:从龙游职校生到北大博士生……

见习记者 傅程 记者 张凯淇

此雷军非彼雷军。

他是龙游的雷军,曾是一名职校生,

但他和你所知道的雷军——小米掌门人一样,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也同样拥有着颇为“传奇”的人生经历。

一个“问题少年”,懵懵懂懂地在乡间初中过了三年。

因成绩不佳,又去了与省重点中学相邻的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开启求学的新篇章。

职高三年,最终与本科擦肩而过,在省城读了大专。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肯努力,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前不久,这位小伙子竟然被北京大学历史系录取。不懈的跋涉,一路的奋斗,龙游雷军的求学经历真令人惊叹!

初闻雷军,还是在他曾经的职高校长方老师朋友圈中,惊讶于他的求学经历。起初,他对于采访有些犹豫,觉得是稀松平常,没必要报道。经过数度沟通后,他答应简单聊聊。

采访是在单位的会客厅。这位师友口中盛传的“学霸”,完全是邻家小伙的模样,枣红色的T恤配了一条藏青色工装裤,鼻梁上架着金边眼镜,说话音量不高,很是儒雅。

在我们的闲谈中,他一再强调自己不足为训,没有什么高大上的经历。但说到他的求学时,其中坎坷及心路历程,区区数小时的采访难以概括。

自我:叛逆的网瘾少年

与很多少年一样,初中时的雷军也是一个沉迷网络世界的“叛逆小子”。

天生的倔强劲,让他爱与老师“作对”。最明显的要数与英语老师的“斗争”,在三年中他拒绝学习英语,以至于初中毕业,还背不全英语字母。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他,经常逃课去网吧过通宵,有时甚至翻墙外出,是师长眼中典型的坏孩子。又因为与父母闹别扭,还曾将偷偷积攒下的一百余元零花钱带上,离家出走去了杭州……

就是这样的雷军,让父母、老师头疼,甚至差点辍学。

不过,按雷军的话说,他并没有放弃学习。虽然学校的课业是他所不喜的,但他常常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他的语文成绩名列前茅,以至让语文老师又爱又恨。在阅读中,他萌生了想去外面看看世界的冲动。

初三那年,面对一团乱麻的成绩,雷军甚至有辍学打工的想法,最后在一次宣讲中,选择去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从中专读起。

自『觉』:想要打破『一墙之隔』

在龙游县职业技术学校读书的过程中,有老师私下建议雷军“还是要上大学”,他幡然醒悟,想要好好努力上大学,实现初中时想出去看看的理想。他自己总结这段难忘的经历时认为,或许是游戏玩腻了,又或许可能是不想那么早就出去打工,当然,也可能是被仅隔了一道铁栅栏却时常碰面的龙中学生激发了自尊心,发誓要好好努力一番。

期间,少年经历过的很多心理变化,如今很难描述。但是,雷军决定“痛改前非”。在选择商业类的专业后,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外语没有基础的问题。幸运的是,他遇上了一位好的英语教师邵老师,至今说来,他都很感念她,如果没有她的鼓励,自己也不可能在求学的路上走得那么远。

万事开头难,他从单词入手,笔记记得密密麻麻。在经历了一年多的刻苦学习后,最终英语考试成绩令他傻眼——只有30多分,一度令他怀疑自己是否有学习语言的天赋。不过,经历第一次学习挫折的他仍未放弃,最终使英语成绩走上正轨,并一直受用至今。职校的时间比普高充裕,雷军还自办了文学社,这也是当年职校中的第一个社团。逐步地,他渐渐爱上了学习,也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表。持续的全校第一使他领略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压力,高考时,他最终以全省第十几名的成绩被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录取。

如愿上了大学,但专科生的身份总是让雷军“难以启齿”。学校与浙江财经学院(后改为大学)共用一个生活园区,雷军经常去蹭对方的图书馆,有时还去蹭课。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结交到一些朋友,在交流时他会隐瞒自己的“身份”,他说这是源自于一种内心的自卑情结,毕竟社会上对于专科生的歧视无所不在。

自『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寒暑假是学生生涯中最令人羡慕的。每年的假期是雷军的自“游”时间,就在前两天,他还订了一张去贵阳的票,打算出去走走,把全国未去过的省市走遍。

雷军虽然年轻,却是一个资深的背包客。从高二开始,雷军就独自一人背包旅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旅途中,他都会结交到许多朋友。其中也不乏名校的学生,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国外的还有诸多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顶级高校学子。在与这些“大佬”们的交流中,让他闭塞的视野一下子开阔了起来,更明白了“人外有人”的道理,他的谦逊,很大程度也是来源于此。

出门旅行的经历再度激励了他——不能只上一个专科。

有赖于国家的教育政策,雷军决定“专升本”,以实现读本科的梦想。不过有一个现实的问题需要解决:自己是继续读金融相关专业,还是选择自幼有兴趣的文科?

凑巧的是,一次在公交车上的经历对他的专业选择起了很大作用。

大二下学期,雷军从杭州坐公交车回家,坐在隔壁的一位中年大叔正翻看一本篆书字帖。出于兴趣,雷军便向他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交流中,他才知道对方是浙江工商大学的一位教授,酷爱文学及书法。对于雷军的主动请教,大叔非常欣赏,便邀请他参加了该校组织的儒学读书会。从此,雷军算是真正接触到了传统的典籍,还遇到了更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毕业的老师……潜移默化中,命运似乎注定了他要选择文史这条路。

自律:水到渠成的『自由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点在雷军的身上呈现得淋漓尽致。

2014年,雷军通过努力,顺利考入宁波大学中文系。在这里他也没有停止蹭课的步伐,经常去外语学院听课,并认识了一批至今仍有联系的师友们。在蹭课的过程中,他的英语得到强化,也为他之后的求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宁大求学的日子里,他真正接触到学术。由于跨专业的原因,雷军脑中总是有很多“为什么”,并经常与老师们交流想法,甚至不惜与某位老师“对抗”。

在一次古典文献学课程上,他对颇受追捧的《推背图》产生了好奇,觉得太过神奇,想通过研究探求其背后到底是怎样的现实。于是,他通过翻阅典籍,发现《推背图》的演变其实是不同时期人为的附会,“这篇文章我现在看来仍不失为一篇扎实的考证文章,当时没有专门的老师教版本目录,纯粹靠自己摸索,竟然与学术规范相合,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雷军笑着介绍。

在宁大的学习中,班主任是清华大学博士后,其他老师亦是名校毕业。老师对他也颇欣赏,经常鼓励他继续求学,于是他又不满足于本科的学习,着手准备研究生的考试。

不过这一次并没有很顺利,原本他准备报考北京大学,但最后放弃,改为浙江大学。不过,浙江大学也不好考,特别是对没有接受过系统训练的半路出家者而言,这次他失败了。他自己深知失败的原因与自己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相关,平常又一贯地“吊儿郎当”。于是,他收拾好心态,开始了“二战”。从头再来的感觉让他觉得很是枯燥,并伴有心理上的压迫,准备“二战”,这意味着他要申请“延毕”,并放弃了原本到手的“省优”。好在最后的结果,没有辜负他的付出。

2017年,雷军顺利地进入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读研究生。这个专业属于浙大文科的王牌,在全国仍可与北大的并立。在不同的平台,接触的师友也不同,使得他真正地脱胎换骨。由于平时接触最多的是博士,他开玩笑说,“自己待在博士群中时刻担心自己的‘发量’问题。”

就是这样,雷军在每次求学的阶段都能遇到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他逐渐以贤长为坐标,然后不断努力,试图再往前一步,自然而然地,这种对于自我的要求使他今年成为一名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2020-08-12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91221.html 1 3 雷军:从龙游职校生到北大博士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