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千里入蜀助脱贫 情系竹海传“真经”

记者 罗意 牛超杰

通讯员 邵迅

“一般出笋的适宜温度在20度左右,通过覆盖废竹屑可以改善竹笋生长所需的温度条件,使温度稳定在17度~20度,促使苦笋提早出笋。”日前,在四川省叙永县水尾镇的苦竹早出丰产培育试验基地,龙游县林水局教授级高工吴柏林正带竹农们忙着整地、覆膜,进行新一轮的试验。

2018年,与竹结缘30余年的吴柏林响应东西部协作扶贫工作号召,开启叙永县的援川旅程。三年来,吴柏林几乎跑遍了叙永的每个乡镇,对当地的森林资源分布、海拔高度、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等情况熟记于心,全面掌握当地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叙永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端,全县山林资源丰富,竹林面积达138万亩,是四川省最大的竹林基地县。然而,由于长期的重种轻管,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竹林资源并没有转化成发展优势。面对当地苦竹笋产量低、村民增收难等诸多难题,吴柏林想到:叙永和龙游相隔虽远,但相处同一纬度,自然条件相似。龙游县多年来深耕竹笋产业,至今已摸索出一套成熟的技术管理模式,能不能复制?

“试验是否有效,必须扎根田间地头。”于是,他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专家一起,将浙江雷竹覆盖技术嫁接到叙永的苦竹上来,开展“苦竹早出丰产培育试验”,从林地清理、种苗选育、施肥经营等方面开出了一张精准改造的“药方”,这让苦竹笋种植效益大大提升。“经过试验发现,苦竹出笋提前两个多月的时间,采笋期延长了51天,亩均收益相对于以往实现了6倍的增收。”如今,这片苦竹,让百姓们走上了“甜”路。

针对种植中出现的问题,吴柏林还编制了《毛竹丰产栽培技术》《苦竹早出丰产栽培技术》等简单易懂的科普资料,并将200多本培训教材、科技专刊无偿赠送给当地技术人员和林农。“砍四留三不过七,一垦二肥调间距……”在开展培训时,吴柏林考虑到林农文化水平不太高,就用这种形象生动的话手把手地教他们。

仅仅两三年时间,叙永竹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产量提升了,如何扩大销售,在更深层次上实现对竹笋资源的再开发,成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系统性考虑的问题。在吴柏林的牵线搭桥下,龙游外贸笋厂和部分竹笋贩销大户赴叙永洽谈,使叙永竹笋销往江浙沪地区的渠道被打通。“去年春节冬笋销售旺季,当地的冬笋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售价创下历史新高的每公斤7.5元,带动叙永竹笋销售2200万元。”

30多年来,吴柏林获得过众多荣誉。但在他眼里,最开心的还是能帮助老百姓。“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最有感触的就是专业技术能够发挥作用,改变当地林农传统的经营理念,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吴柏林说,“我这一辈子,做好这一件事也是一种成功。”

2020-11-23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69527.html 1 3 千里入蜀助脱贫 情系竹海传“真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