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秦久兴 徐月
纺织行业一直都被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然而在湖镇镇的浙江君飞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却难觅操作工人的身影,只见一排排崭新的自动化机械正在高速运转,只有几名员工来回巡视。该公司总经理黄丽飞相告,经过技改升级后,原先一条生产线需要100至120名工人,现在只需要20人,“机器换人”大大节省了人工,还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不进则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必定要转变以往传统的生产模式。“车间作业从机械化到自动化、智能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黄丽飞透露, 2016年公司投入3000万元启动了第一条生产线的技改,2019年又投入2500万元引入一批新设备,对第二条生产线进行改造。设备的不断迭代更新,破解了企业扩产提质面临的招工难和用工荒,产品质量提升,更让企业进军到了细旦纱高端市场。
“技改提效后迎来了大批新订单,目前,公司上半年的订单已经接满了。”黄丽飞表示,企业将持续加大技改力度,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向市场要效益,公司决定今年再投入1000多万元新增一条自动化生产线,进一步扩大产能。
受益于技术改造,同样位于湖镇工业区的浙江恒祥棉纺织造有限公司的订单爆满,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公司董事长朱在敏相告,这几年,公司陆续对车间内生产线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到去年3月份,所有的生产线技改项目已全部成功投入运行。
“原来3台机器的产能,现在一台机器就可以达到,且新设备有效解决了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技改蓄力也让企业抓住了受疫情影响国外订单大量回流的机遇,企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企业效益和员工收入持续提升。今年春节复工后,企业员工返岗率达95%以上,还有不少老员工带来了新员工。
传统行业焕发新活力,既需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更需要上下游企业抱团取暖,延伸产业链条,补齐企业发展短板,提升产品附加值。恒祥棉纺发挥老厂区土地利用空间较大的优势,拆除老厂房重新规划建设占地100亩左右的纺织小微园。“计划新建7栋新的标准厂房,2栋综合大楼,通过产业链招商吸纳织布、织袜等下游企业入驻小微园,最终形成从原料到成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朱在敏介绍,目前,恒祥纺织小微园部分标准厂房已经建成,从诸暨引进的一家下游企业已经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湖镇镇主动上门,开展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技改项目早日投产拓增量,为全镇工业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2020年,该镇工业企业中共有新上技改项目的企业20家,完成投入4.5亿元,今年新上技术改造项目企业16家,计划投入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