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尘畲族乡境内有丰富的毛竹资源。近年来,毛竹价格低迷,效益低下,该乡竹林失管严重。针对这一新情况,沐尘乡党委、政府把竹农增收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鼓励村干部和能人带头探路,通过发掘和培育典型,采取在竹林中套种中草药及开发竹筒酒等新技术,引导竹农向林下经济要效益,让同样的竹林面积达到效益倍增的效果,探索出竹林增效、竹农增收的新路子。本版从该乡发掘培育的能人中选取3位不同类型的典型予以报道,以进一步启发全县竹农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增收致富。
通讯员 邱莹瑾 廖姜铭 叶阿土
张子卿:钻研业务成行家
“要求群众种什么,号召群众干什么,就得自己先学专业知识,懂点业务,而不是靠行政命令,这样讲话才有号召力、说服力,群众才能心服口服地听从。”这是当了20多年村主职干部的沐尘畲族乡马戍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子卿的心得体会。
马戍口村与遂昌县北界镇接壤,有竹林面积7800亩,竹产业是村里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主要的经济来源。这些年毛竹价格一直低迷,竹农收益下降,导致竹林失管。乡村两级号召村民发展林下经济,但收效甚微。“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张子卿决定自己带头干,边干边摸索经验边发动群众。他带头在自家的毛竹山上种植了120亩黄精,进行先行试验,掌握技术要领后好让大家少走弯路。张子卿历任6届村委会主任,世居山区的他,对山林情有独钟。从1999年开始,他凭借胆识和勇气,陆续承包了3000亩荒山种植毛竹、松树和杉木。近年来毛竹价格下跌造成竹农收入锐减,对此他积极思考如何走出毛竹市场低迷的困境。在县农业农村局、林业水利局等部门技术指导和项目资金扶持下,他在竹林中采用滴灌技术,种植中药材,确保了林下药材的防晒。张子卿一方面向技术人员和有实践经验者拜师,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他总结道,三叶青苗第一年最怕晒,有条件的要采用滴灌技术,这样的成活率就高;选购幼苗时袋装大小规格不一,选大的苗更耐晒更能成活,生长得也快一些;在土地选择上要选潮湿地,但不能有积水;苗的产地有福建、广西、浙江等地,选本省的适应性强,防冻抗寒能力更强,等。说起三叶青的种植技术,张子卿如数家珍,头头是道。
“去年,有2亩三叶青已开始采收,由南京市的抗癌协会收购,产值达8万元呢。” 张子卿喜滋滋地相告。不久前,开化县某村党支部书记慕名前来订购了30万株三叶青苗,按每株1元算,就有30万元的收入。目前,张子卿已在竹林中种植黄精、三叶青等中草药400多亩。村民眼见为实,也陆续开始发展林下经济。如今,该村不但竹林失管现象得到缓解,村民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多渠道,让“钱袋子”也渐渐鼓起来了。
吴文军:为闯新路担风险
日前,在沐尘畲族乡康源村一处叫毛春坞的竹山上,一群六七十岁的老人在种植一种名叫黄精的中草药,他们每天在家门口能赚到100多元钱。
据了解,这100亩毛竹山是村文书吴文军从村里6家农户手上“接管”过来的。所谓“接管”,就是竹山由吴文军雇人进行铣山、除草、松土等管理,而毛竹和竹笋的收入仍归农户。吴文军要租用的是竹林下的土地,用来种植草药,这样将获得双赢的效果,其目的是“不让竹林失管、为村里发展林下经济探索新路子”。
康源村位于龙游南部山区最南端,毛竹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前些年为了响应“五水共治”的号召,拉丝厂陆续拆除整治,毛竹价格从最高的每50公斤45元下跌到25元左右,导致村民收入锐减,竹山产出低下。
“乡里一再要求村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我从2004年就开始当村文书,对村情熟悉,又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山林失管、村民增收困难的情况下,理应为村民增收起到推动作用。”吴文军暗暗鞭策自己。他前往社阳乡中草药基地学习取经,从中看到了林下种植中草药的前景,决定带头在竹林中种植黄精。吴文军虽然是市级蔬菜种植农民技师,但对种植中草药却是门外汉,要投资几十万元干自己不懂行的事存有很大风险。为了能给村民增收探路,他还是狠下决心。吴文军虚心好学,上网查资料,跑林业部门请教专家,到中草药基地实地拜访。有了底气后,他立马从农户处租来100亩竹林试种。目前,首批60亩已种植完毕。在摸索出种植规律和掌握技术要领后再带领村民种植,使原来的竹林既防止失管,又在竹林中套种各种中草药,提高竹林资源的产出率,为村民增收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吴军傲:竹腹“种酒”创新路
马戍口村门祥自然村村民吴军傲有1000多亩毛竹山。前些年,他在福建省武平搞房屋装修,看到竹农挑着一担担竹节下山,便好奇地打听,得知节节毛竹里装的是烧酒。他拿来一看,竹节筒两头自然封闭无孔无盖,酒是怎样装进去的?他再打听,当地人没理他。他祖籍在福建,会讲客家话,通过套近乎得知,酒是用针筒注射进新竹的,一节竹能装1斤酒,能卖好几百元。吴军傲怦然心动,想到乡里鼓励村民创新致富路,他立马回乡,在自家的毛竹山上进行试验。是年5月,他在竹林中选了几百株当年生毛竹,使用特制的针头,以高压微创技术向竹腹注入自酿荞麦烧,让酒与竹一起自然成长。试验期间遇到过多个技术难题,但吴军傲没有气馁,数次赴福建拜师学艺,终于克服了种种难题。两年后,他邀请有关专家来到竹山,用锯锯下一株毛竹中间的三段竹节,打破竹筒,顿时清香四溢;将酒倒在玻璃杯中,酒的色泽金黄、口感柔和,一股淡淡的竹子清香扑鼻而来,专家品尝后连说OK!
竹筒酒这一新产品虽然开发成功,但要走向市场还有个过程。这些年来,哪里有农博会,吴军傲就往哪里赶。他先后赴北京、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参加国际博览会,宣传推荐竹筒酒。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11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竹筒酒获优质奖;2011年获浙江省优秀旅游商品奖;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博览会上,还受到德国、日本等客商的点赞;2014年,在龙游清水湾召开的全国性互联网会议上,吴军傲把竹筒酒带到现场向与会人员介绍,“竹筒酒在竹腹内经过二三年饱吸毛竹之精华,具有清热解毒、疏通经络等功效”。参会的领导嘉宾夸他,“把文化同经济相结合,很有思路”。
吴军傲顺势而上,于2015年8月创办吴老子家庭农场。他设想,今年将基地附近的老房子装修成当地农特产品展厅,并与旅游业相结合,把土特产销出去,增加竹农收入。“发展特色林下经济,就是要把沐尘的好山好水转化成金山银山。”吴军傲对发展林下经济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