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郑晨红 李旭东 方钧良) 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264个项目分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项大奖。其中,我县乡贤傅向东所在的科研团队荣膺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黄剑虹和袁巨龙两位乡贤则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傅向东,溪口镇人,现任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农业生物学中心主任。
早在10多年前,他就开始研究如何在降低化肥使用率的基础上实现水稻高产,带领团队凭借“水稻高产与氮肥高效利用协同调控的分子基础”项目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该项目瞄准“植物生长与代谢协同调控”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从优异种质挖掘入手,系统解析了直立穗基因DEP1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调控网络,为作物高产和氮肥高效利用协同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研究成果能得到党和国家的认可,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傅向东表示,这次获奖是一个新起点,将激励我们更加关注重大科技问题,在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浙江上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黄剑虹是横山镇人,作为该公司技术研发的主要负责人,积极与科研院校合作进行技术攻关和应用,最后凭借与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申报的《绿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黄剑虹激动地说,感谢公司所有人的辛勤努力。这个奖在我国茶机行业是第一次获得。对他个人而言,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这份荣誉对于“中国茶机之都”衢州而言,在推进茶加工装备产业发展上,将发挥极大的鼓励作用。
此外,黄剑虹还致力于将获奖项目技术及装备推广至我国所有产茶省(市、区)的 1200 多家茶叶企业,装备出口至越南、印度和韩国等10个国家。
在此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还有一位同样来自溪口镇的乡贤——浙江工业大学教授袁巨龙。
他针对高端滚动轴承制造难题,历经10余年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研发,在高精度滚动体高一致性加工方法、滚动面高表面质量抛光技术、轴承加工装备等方面取得了重大创新与突破,实现了高性能滚动轴承制造产业化。
这次,袁巨龙领衔完成的《高性能滚动轴承加工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最大的感受就是面向国家高端轴承需求做了一些相关工作并取得了突破,解决了我国在高性能轴承方面的‘卡脖子’问题。”袁巨龙告诉记者。
据悉,该研究成果攻克了高性能轴承核心元件高一致性和高表面质量加工的世界难题,大幅提升了轴承品质。目前,该项轴承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成果非常显著,在生产上达90%以上,实现了中国航天轴承自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