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持续放大“小县大城”的空间平台新优势,努力在全省山区26县“七个一”建设上当龙头争上游。龙游传媒集团开设《小县大城 共同富裕》专栏,通过挖掘特色、报道典型,在全县上下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充分鲜活展现全县人民奋进在“小县大城 共同富裕”新征程上的新面貌、新成就。
本报讯 (记者 邓威 通讯员 汪杏怡) 近日,在小南海镇傅家新村的新型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满眼尽是绿色秧苗,尽显生机活力。很难想象,这片田在几年前却是另一番光景。
“因为土壤贫瘠,‘上山坞’这块地一直种不出像样的农作物,久而久之,大家都失去了信心。”傅家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丽娜坦言,为防止土地大面积抛荒,早在2016年就开始将这片荒山流转至村集体,曾尝试种植各种农作物,连最容易种的番薯都没有收成。
“经过土地垦造后,土壤更肥沃,水利设施更完善。”百亩荒山摇身变成良田,如今看着这片秧苗长势喜人的稻田,汪丽娜心中满含希望。
与傅家新村一片嫩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詹家镇夏金村“千家畈”田地里金黄的油菜花正开遍原野,伴随着和煦的阳光和柔和的春风,令人心旷神怡。 “去年,我们一共种了15种不同品种的油菜,看看哪种品种收益更好,同时又更具有观赏性。”夏金村副主任杨琰峰介绍,道路、水渠等配套设施已经修建完善,如今不管是种植或是旅游观光都非常方便。
夏金村有耕地3000余亩、丘陵桔地3000余亩,一直以来,粮食和柑桔都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由于桔树老化、品种退化,柑桔市场价格下跌,种桔已基本没有效益,造成大面积的桔园出现失管现象。尤其是2015年的一场冻害,80%的桔树被冻死,桔园变成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山。
如何让这片荒山重新焕发生机,村“两委”踏遍荒山、研究对策,从村情实际出发,决定把桔园通过土地流转方式集中到村集体统一经营。同时,县里下达了垦造耕地的指标,村里当即对这片老桔园进行垦造,既增加了垦造经费收入,平整以后的土地,还能为村庄今后发展打好基础。在夏金村,有 840户农户将土地进行了流转。他们在拿到一笔清苗费以后,每年还可以再拿租金。不仅如此,垦造后的生地逐渐变成熟地,一年比一年更适宜种植,如果收益能够持续增加,农户还能从中得到分红。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优质的耕地资源日益短缺。垦造耕地的意义不仅在于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量、改善乡居环境,更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机遇,能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
2021年,我县围绕垦造耕地确保完成6000亩,力争突破1万亩的目标,压实责任、优化流程、强化保障,做到早谋划、早起动、早入库,创新性推出了“净地开发”模式、“18天承诺制”和“增量、增速万元大奖”“异地双监理”等一系列的办法和举措,全年建设用地复垦项目共立项42个896.8亩,其中6个项目102.53亩已完成验收入库,其余36个项目已基本完成并进入县级验收阶段,完工面积828.6亩;垦造耕地项目立项265个,总面积1.2966万亩,已完工224个1.0469万亩;旱改水项目立项3000.65亩,已竣工2070.43亩;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已完工1139亩,全面完成建设用地800亩、垦造耕地1万亩、旱改水2000亩、耕地质量提升1000亩的年度整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