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欣闻) “实现碳汇交易光有家底可不行,还要有把‘0变成1’的能力。”近日,我县邀请浙江农林大学的专家共同开发符合CCER认证的竹林经营碳汇项目,这是全市首个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项目。
2021年,我县和杭州市临安区建立山海协作关系。自提出“碳账户体系建设”工作以来,双方合作更加紧密。
“后田铺村因为世界灌溉文化遗产姜席堰的存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以及人文条件,未来可以从个人碳账户数字系统建设、碳积分兑换、零碳未来馆、零碳民宿/村居/花园/步道、‘竹林碳觅’游览等方面着手深入开展工作,将“零碳”理念融入遗产保护、乡村治理、村民教育、环保生活、产业发展等方面,推进‘双碳’转化绿色新路径。”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期间,浙江农林大学环资学院副院长王懿祥来我县龙洲街道后田铺村,给当地人员开展碳账户政策解读,引导村民低碳生活、助力碳中和。
据悉,浙江农林大学环资学院先后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编制林业碳汇规划,形成了全新的林业碳汇产业,开辟了“两山”转化新路径。念好新时代“山海经”,共同富裕一家亲。这场跨越山海的“碳足迹”,将会随着两地的山海协作走出一条“点碳成金”的新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