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谷 张凯淇
通讯员 林昌海 毛晓东 县文旅公司
龙游石窟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
也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
被人们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自1992年6月9日,
它被几位农民在无意中发现后,
引来世界各地的专家和游客前来探秘解谜……
岁月如梭,白驹过隙,
而今,半甲子过去了,
龙游石窟依旧是谜,是谜,还是谜!
是谜
龙游石窟的所在地为我县小南海镇石岩背村,自打村民们有记忆以来,就知道此间有众多水塘、泽潭,均深不见底,于是给它们取了很多名字,什么“无底塘”“野猫塘”“洗裳塘”……
关于这些水塘在当地也流传着许多说法,有说里面藏着宝物的,有说里面有怪物的,不一而足。
传说也就是传说,没有人去认真地探究它的真假。而水塘成了村民长年取水的水源;塘中有鱼,常可为村民佐餐。一次,一村民在水潭中捕得一条近20公斤重的大鱼,此事引发了村民吴阿奶、邓寿富、毛荣贵、陈龙根等人的兴趣。
“那个年代正值旅游业兴起,我们就想着能不能把塘洞里的水抽干,看看里面有啥,没准会有收获。”村民邓寿富坦言,当时龙游的旅游业并不发达,他抱着一丝“小心思”,准备干一场,“再不济,能抽出一些大鱼卖掉,总归来说,不会亏本。”于是,邓寿富和同村的吴阿奶、毛荣贵一拍即合,在菜场卖猪肉的陈龙根偶然间听说这事,也想加入,为表决心,当下就出资5000元。至此,4人小分队就组建而成了。
1992年6月9日,他们选中了水面仅20平方米的“洗裳塘”抽水。抽水机开始日夜作业,水面在下降,一道石壁渐渐显露。然而,越往下,水线越往里倾斜。到了第4天,水面上竟然露出一行台阶!为了加快速度,他们将水泵增至4台……第9天,两截巨大的鱼脊状石柱显露!
连续17个日夜后,终于水落洞出,一座气势恢宏的地下石室展现在他们眼前。此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坚持这么多天的劳作,竟连鱼腥味都未闻到——一条鱼都没有!
至此,龙游石窟,被世人发现,成为人们热议的旷古奇闻。
是谜
自第一个洞窟面世后,人们也陆续发现,附近这一带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分布着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至3000平方米不等。其实在龙游县衢江北岸,类似的石窟也非常多,附近2.88平方公里的地下至少有50多个洞窟。
龙游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瑰丽壮观、巧夺天工。每个石窟就是一座宏伟的大厅,呈倒斗矩形状,其出口小、下面大,一面陡峭,一面按约45度角倾斜,四壁笔直、棱角分明。石窟顶部及洞壁的凿痕排列规则有序,凿线整齐划一,该平行则平行,该弧状则弧状,宽度均在1尺左右,犹如出自同一人之手,又似机械加工一般,石窟沿壁有台阶上下,成锯齿形,锯齿间相隔达3米,其中台阶到洞口有4米。且每个石窟都有粗大的擎柱支撑着顶部,多则4根、少则1根,最大的周长为10米、最小的周长为5米,且三角形,尖朝里、面朝前,每个石窟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石窟内部都有一个半凿半砌的矩形方池,约20平方米,深的5米。在一号石窟站立,抬头清晰可见前方10米左右有一幅岩画,形符是马、鸟、鱼3种动物。
走进石窟,让人宛若时光倒流到远古时代。而它的开采年代、开采人 、用途至今都是不解之谜。
龙游石窟的发现,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有专家考察后评价:龙游石窟是继埃及金字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世界八大奇迹后的“世界第九大奇迹”。
还是谜
“入窟尽是探奇者,出窟全变猜谜人。”三十年间,来龙游石窟探秘者络绎不绝,人们带着好奇之心来,又带着满脑子谜题而去。2004年,年逾八旬的武侠宗师金庸先生,也兴致勃勃地来到龙游石窟探秘,游览一番后,欣然题词:“龙游石窟天下奇,千猜万猜总是谜。”回去之后,金庸先生还不忘向友人推荐,于是便有了张纪中版的影片《倚天屠龙记》在龙游石窟拍摄的机缘。
与此同时,国内考古界、建筑界、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也纷至沓来,各种探秘节目不断介绍龙游石窟,但石窟到底为何人开凿?凿于何时?有何用途?由此也产生了采石说、穴居说、宫殿说、陵寝说、仓库说、巨石文化说、外星人造说、道家福地说、藏兵说等“龙游石窟九大学说之谜”。
这么多年来,关于龙游石窟的科学研究和解谜并没有停下。2018年,龙游石窟大型古地下工程洞室群科学技术问题研究项目获第九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据悉,这项研究破解了龙游石窟的5大谜题,其中还大胆预测了龙游石窟石壁上精美凿痕,极可能将在百年尺度内消失殆尽!
猜谜还在继续,但聪慧的龙游人不仅仅满足于龙游石窟的“谜”,他们还赋予了石窟更多的内容。
目前,龙游石窟已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石窟内还多次举办岩洞音乐会,2020年,郎朗“琴韵朗音”专场演奏会在此举行。悠扬的音乐流淌在石窟,历史与艺术碰撞、情感与时空的交错,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时空。
……
探龙游石窟,感叹先人智慧的同时,留下至今难解的“美丽谜团”,也许正是龙游石窟的独特魅力吧。
关于龙游石窟,你还有其它猜想吗?
龙游石窟开发“时间轴”
1992年6月9日,小南海镇石岩背村吴阿奶等4位村民自发集资1万多元,借来4台水泵,对村庄旁的石窟(2号洞窟)进行抽水,连续抽水17个昼夜。
同年,县政府组织力量到石岩背村凤凰山勘查洞窟分布情况。结果发现在凤凰山0.38平方公里范围内,有24个石窟呈扇形展开,再加淤淹在梯田中的12个石窟,共有36个。在其外围又发现多处石窟,西起定埠村,东至凤基坤村,绵延30余华里。其中位于石窟群中心的7个洞窟呈北斗星状分布。
1992年底,小南海旅游开发总公司成立,为方便游客参观游览,原来各自独立的1至5号洞窟相继被凿通。
1992年,仅1号、2号两个洞窟,便吸引了1万余游客参观,不过,大部分还是龙游本地人。
1998年5月2日,《上海铁道》报发表长篇特别报道《龙游石窟能成为世界第九大奇迹?》《人民日报》《文汇报》等各大媒体相继转载。
1999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组来到龙游石窟拍摄,节目播出后,许多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2001年12月,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安排1000万元国债资金,地方配套3000万元资金,用于龙游石窟保护和开发。凤凰山保护区扩容为23.33公顷,对石窟进行抢救性保护。其中位于石窟群中心的7个洞窟呈北斗星状分布。
2003年,龙游石窟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区验收,成为衢州市第一个国家AAAA级旅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