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金嘉琪) 近日,每到晚上6点,县城兰亭路美食城停车场西南角的夜宵摊位疏导点便开启繁忙一刻——摊主们设摊经营,精心准备龙游特色风味小吃;食客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至夜深,零星的食客逐渐散去,摊主们也收拾起摊点和周围的卫生后陆续离开,疏导点又恢复了原有的平静。这是县美食城疏导点内普通的6小时,也是在疏导点内设摊经营的摊主们的每一天。
近年来,各地关于松绑地摊经济的呼声持续高涨,然而,因城市环境秩序不能放任不管,加上城区内疏导点的建设面临选址、建设等多方面限制,偏离城市核心功能区的疏导点往往以人气不高黯然收场,如何做到“放而不乱、管而有序”,持续保持活力?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从深受年轻人青睐的“后备箱集市”得到启发,选取兰亭路美食城停车场为试点,通过明确经营时间、限定经营区域、落实专人管理并与入驻疏导点的摊贩签订管理承诺书等措施,将其打造为夜市疏导点,目前,该处疏导点已引入流动摊30余家,自设立以来平均出摊率达九成以上。
“这个地方靠近商场、超市,而且方便停车,减少了我们对客流量的顾虑。”疏导点内的摊主江阿姨说。“以往我们停车场忙闲不均是常态,流动摊的引入提高了停车位的利用率,也为我们增加了人气,一举两得。”停车场相关负责人反映。
据悉,结合“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下一步,县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将试点推广“摊有序”场景应用,数字赋能提升疏导点管理的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