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羽煊 通讯员 祝悦雯) 茶叶生了虫怎么办?茶树品种如何挑选?怎样才能制出好茶?……这些让茶农最为关切的问题,在社阳乡红光村茶叶种植和加工培训班都得到了一一解答。
6月6日,红光村培训班正式开课,吸引了五六十名村民前来听课。课上,老师通过理论讲解、茶田现场指导、互动交流等方式,分别从茶树生长的基本规律、低产茶园改造、优质高效茶园的水肥管理等方面为茶农群众答疑解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生动形象,让农户兴致高涨,现场培训的氛围浓厚。
据了解,此次培训由社阳乡农业农村办牵头,邀请县欣浪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聘请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一级制茶师过海顺前来授课。本期培训共计4天,每天共计6小时授课时间,包括茶树的生物学特性,茶树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茶树生产新知识与新技术,茶树病虫害基础知识、茶叶加工原理、茶叶制作方法等课程,在向群众传递茶叶种植新理念与观点的同时,也为群众带来了新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
红光村村民何茂华家中有七八亩茶田,种茶经验不足,茶田管理不是很好,产量一直上不去。“听了课,老师很认真地教我们怎么施肥、打理、用药,这几天茶田开始生虫,正好可以用到这些知识,原来种茶有这么多的讲究。”何茂华高兴地说。
社阳乡生态环境优质,非常适合种植茶树,高山黄茶幽香耐冲、色润味甘,深受各界喜爱。近年来,红光村大力发展茶产业,种植有200多亩茶叶,其中黄茶有160亩,村集体带头种植90多亩,逐步把黄茶推广到全村各农户,全村共有70多户农户种植,保障了黄茶产业的科学发展。
种茶的人数多起来,问题也多起来,村里的茶农更多采用的是之前的老办法、老经验,并不能适应现在市场上对茶叶品质的需求,不仅产量上不去,销量也上不去。如何实现增收,提升茶叶质量,将茶树种植推向精细化、特色化、产业化,成了致富路上必须要迈过去的坎。为此,社阳乡通过走访村里每家每户,了解农户真实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点单”服务,从群众需求出发,组织了本次培训。
“课堂上,乡亲们都非常积极,非常热情,有不懂的问题终于知道向谁询问了。”社阳乡综合督考办副主任祝悦雯说,通过培训,村民有了平台学习新的种茶技术和制茶工艺,“同样也让种植户之间可以多相互交流,分享方式方法,而不是简单的闭门造车,避免付出了汗水,却看不到好的销量。”
在社阳乡,不仅仅是红光村有这样的好福利,考虑到每个村庄有不同的种植特色,乡里提供了不同的培训服务,如凤溪村有西瓜种植课程,以及后续即将推出的青塘坞村的黄花梨种植、凤溪村的柑橘种植,切实把实用技术送到农户手中,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富起来,持续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强大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