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钱敏) 日前,在湖镇镇“有礼公社”调解室内,一起关于意外受伤事故的纠纷调解正在进行,调解员详细了解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双方诉求后,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为双方算经济账。
在经过面对面调解以及分头调解后,双方最终欣然接受调解员提出的解决方案,握手言和,并在人民调解协议书上签下了字。“我对今天的调解结果很满意,调解员是公平公正站在中间立场说话办事的。”当事人孙付军签完字高兴地说。对方小李同样感慨道,“对我来说,也是处理了一桩心事。”
在底子清、情况明的情况下,用心用情解开每一位当事人的“心结”,化解纠纷双方的矛盾,是调解员张焕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今年来,调解的纠纷矛盾有150多起了,让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是我最大的心愿,看着他们在调解协议上签字,我的成就感满满。”张焕明说。
据了解,湖镇镇“有礼公社”于2019年7月投入运行,整合融入“公、检、法、司、人民调解、律师、市监、综合执法”等部门职能,旨在实现疑难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不断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自成立运行以来,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件,成功调解率达95%以上,真正实现了化解矛盾、为民解忧在基层。
湖镇镇政法委员郑建兵表示,“有礼公社”是湖镇镇深化基层治理的重要品牌,为镇域化解基层矛盾发挥了重大作用,下一步,将深化“有礼调解”品牌,将品牌影响力向村级延伸,规划设计相应的配套设施,启动相关硬件设施建设,并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矛盾调解能力、基层治理水平,真正实现“枫桥经验”落实到位。
8月4日,在位于东华街道子鸣小区的城东新城基层治理工作站内,业务窗口的民警、街道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前来办事、咨询的群众,为大家解疑答惑、跑腿办事。“工作站联合了多部门共同办公,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有效的便民服务。”县公安局东华派出所民警黄佳晨介绍。
据了解,该工作站是县公安局深耕“警务融治”建设的重要试点,于2021年5月成立,建立了“1+6+X”的勤务模式,即公安牵头,检察院、法院、司法、综合执法、市监等部门常态入住,设立窗口服务、安防体检、调解纠纷、平安联创、义警活动、助企纾困8个板块、28项高频服务事项进驻站点办理,真正打通了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以点带面激活乡村综合治理的“神经末梢”,全面提升了辖区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该站点是我们大力推进‘警务融治’品牌建设和‘家门口的派出所’建设的重要成果。”东华派出所教导员张林涛说,将基层治理工作站设在小区,可以将矛盾纠纷吸附、化解在当地,做到辖区平安不出事,矛盾纠纷不上交,同时成为老百姓“家门口的工作站”,能实现为群众服务“零距离”,为县域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湖镇镇“有礼公社”与城东新城基层治理工作站是我县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为民解忧在基层的具体实践。20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我县创新建立县乡村协同运行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个地方“找说法”,让群众的实际问题得到快速解决。
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季君表示,我县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了全县基层治理新格局,让县乡村一体的“舒心治理”体系成为特色品牌。我县将持续做优治理服务平台,让老百姓办事、解忧更加高效,同时充分发挥“帮帮团”“调调团”作用,也将进一步在机制保障上下功夫,以机制办实事、以机制强作风、以机制促发展,用不变的初心换取老百姓的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