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
时至仲秋,桔子渐熟。每当此时,那份发自内心的对于桔子的特有爱意就会油然而生。
一
刚刚成熟的桔子,或是青中带黄且透着亮光的果子犹如出闺少女般的诱人秀色,或是剥开脆嫩细薄的果皮所散发出的那股令人迷醉的淡淡清香,也或是那一瓣瓣黄灿灿入口即化的果肉甜蜜之美味,总是让我欲罢不能,爱不释手。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曾有《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传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精色内白,类任道兮。此为古人对桔子的最好赞颂。
桔子又多称为橘子,两者实为一物,只是叫法不同,南方人多称桔子,北方人则喜称橘子。现如今,桔子又成为了柑桔的泛称,而柑桔是柑和桔的统称,柑和桔实为同类中的两个不同物种,一般人容易混淆。柑和桔的区别是外形和口感。桔在外形上比柑相对较小较扁,皮薄易剥,而柑的外形相对较大,却又比橙和柚略小,果皮宽较松,易剥离,可以一瓣一瓣掰开;两者在口感上也各有差异,而在营养价值和功效上都相差不大,桔里面果糖含量很高,所以相对于柑来说其甜度要高出许多,从而更受消费者青睐。
二
多年来,我感觉自己与桔子有着一种特殊的缘分。
不怕笑话,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也是吃到桔子的时刻至今记忆犹新。在我六七岁时,我国农村尚处于一个生活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桔子当然地也就成了稀罕物。那时,我大哥在离家三十多公里外的衢县铜山源水库工地做厨师,回家休假时带回十来只桔子,颜色黄黄的,个头圆圆的,一看就让人垂涎欲滴。也不知道大哥是怎么弄来的,当时,我一口气就吃了两只,感觉是特别地甜,特别地好吃,但想再剥一只吃吃时,已经没有了,因为兄弟姐妹多,大哥就分给我两只。从此,那种想再吃一只桔子的馋味就一直萦绕了我好些天。我不知道第一次所吃的桔子是啥品种,据现在推测,应该是我们衢州当地产的黄岩蜜桔品种“本地早”。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的家乡——龙游北乡的许多农户陆陆续续也开始种起桔子,它也就逐渐变得普通起来,但那时由于桔子树在种植管理上有一定的技术要求,桔子的市场销售又相对紧俏,农户种起来的桔子还是舍不得自己吃,想的都是先拿去卖。
三
也就是那第一次吃桔子的美好感觉,使得我在读高中时就立下“大志”:毕业后回家乡承包十几亩田地,挖上几亩鱼塘,塘埂上都给种上柑桔,争取能够成为一个粮、鱼、桔多种经营的“大户”。但由于除了高中英语课因没有老师教而成绩不好外,其它各门功课的学习成绩都还好,又幸遇我国高考历史上唯一一年出台的“一条龙”录取政策,使自己得以顺利考上了高中中专,跳出了“农门”,这一“大志”也就随着泡了汤。
本以为我和桔子的缘分也就到此为止,想不到,自己所就读的中专学校——浙江省台州供销学校的门口就有满山遍野的桔子树,仿佛是进入了一个桔子世界。那时的黄岩蜜桔已经名满天下,当地农民种植桔子的收益颇为丰厚,亩均收益大大超过种植水稻和油菜等粮油作物。这又勾起了我对桔子的极大兴趣。
那时候的我,曾经如饥似渴地寻求着有关柑桔种植与储藏方面的各种知识。我们学校专门设有果品专业,而我读的却是其它专业。于是,我就借机经常去果品班蹭课,听老师讲柑桔的栽培与管理、柑桔的储藏与加工等专业课程;利用课余时间泡在校图书馆里,广泛阅读有关柑桔方面的书籍和科研文献;积极参加校第二课堂委员会柑桔储藏实验小组,所参与的“宽皮柑桔储藏保鲜方法”实验成果还获得了学校表彰。我也曾经专门赴地处黄岩的台州农校去学习交流柑桔栽培知识和技能,参观他们的黄岩蜜桔高产试验基地,与台州农校就读的衢州老乡们深入探讨柑桔种植的经济效益与市场前景……
四
后来,我中专毕业分配到龙游县湖镇供销合作社工作,这又给我提供了一个汲取柑桔种植和销售知识与实践实验的良好平台。当时,我县柑桔主产区的几个基层供销社都配有柑桔辅导员,专门负责辖区桔农的柑桔种植技术辅导,侧重于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由于我对柑桔的特有情感,自然就与湖镇供销合作社的柑桔辅导员晏师傅成了忘年交。他是湖镇区的柑桔主产地下库乡包家村人,从小就与柑桔打交道,有着丰富的柑桔种植经验。我一有空暇,就与晏师傅一起到桔农的田间地头察看桔子树的长势与病虫害防治情况。当时的包家村满山满坞种的都是温州蜜桔新品种——“兴津早熟蜜桔”,当地人曾有“包家的桔,马龙山的铁(废铁市场)”的称呼,说明包家的桔子已在周边小有名气,后来包家村与希唐村合并,当地又统一主打希唐蜜桔品牌,名气就做得更大了。
桔树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与温度、日照、水分(湿度)、土壤以及风、海拔、地形和坡向等环境条件紧密相关,这些条件影响最大的当数温度。既使差异0.5℃的气温有时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桔子果生长发育要求12.5至37℃的温度。因此,我国的桔子果树栽培区主要集中在北纬20°至33°之间,即秦岭以南、海南岛以北地区。
龙游地处浙江西部的金衢盆地,介于北纬28°44′-29°17′,属于中亚热带边缘,气候温暖湿润,境内山多地少,六山三田一分水,土壤以红壤土、黄壤土、岩性土质为主,由此也就成为桔子果树栽培的优良地区。
上世纪九十年代,衢州椪柑曾经名闻遐迩,我市也就收获了“中国椪柑之乡”的美誉,龙游县作为全市柑桔主产区之一,椪柑种植也曾辉煌过一段时间,当时曾经流传“不靠孩子靠桔子”的口头禅,显示柑桔种植在当时我县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那时,我刚好被组织调到乡镇工作。在之后十多年的乡镇工作中,我专题调研过种桔大户的生产经营及收入情况,撰写文章大宣特宣种桔致富的典型事迹;在乡村的大大小小会议上,积极倡导过以“一村一品”之势大力发展柑桔产业;也亲眼目睹无数的桔农因为种植桔子而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建起了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房……现如今,衢州椪柑也面临着果品市场的无情抉择,价格是一度低迷,果农的种植积极性大为受挫。显然,衢州椪柑已是走到了发展的十字路口,是转型,还是改种其它桔子品种,果农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目前,国内市场上比较畅销的柑桔品种主要是由良、兴津、宫川蜜桔和沙糖桔,以及甜桔柚、红美人、阳光一号等杂柑类桔子。而从品牌上来说,黄岩蜜桔、温州蜜桔、南丰蜜桔等几个老品牌一直经久不衰,涌泉蜜桔却是后来居上。衢州本地的老品牌“衢桔”却因甜度和化渣性不高,且果肉多籽,有“中看不中吃”之嫌,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该品种在我县境内已几近消失。县域内而今较为有名的希唐蜜桔多为兴津早熟,少量为宫川品种,但品质不稳定,优劣相差很大,市场份额难以做大。
五
近年来,以南香为母本、天草为父本,桔橙杂交的品种“红美人”桔子以果型美、糖分高、口感好等特点,一直以高价位独领市场风骚。据龙游县柑桔协会会长、金秋红柑桔专业合作社社长朱江宜介绍,凭自己十多年来对“红美人”的栽培管理经验可以推断,只要搭建大棚设施,做好防冻防旱,控制好水肥,龙游同样可以种出高品质的“红美人”。听了此言,深感此乃广大桔农之福,从中也看到我县柑桔产业发展的新希望。
前几年,我奉组织之命又调入县农业农村局工作,有幸接触到了全县许许多多的柑桔种植大户,也有机会和县内的几位柑桔种植技术专家老师们面对面地交流,使我对市、县乃至国内的柑桔种植发展和市场销售形势有了新的认识和判断。我对广大桔农所面临的气候灾害、市场风险及桔树“黄龙病”侵害常怀忧心,也力所能及地为桔农们能够享受到政府更多的惠农政策而鼓与呼,这大概就是自己与桔子和桔农结缘的一种最直接的情感表现吧!
我老家有个小庭院,取名为“静园”,里头有个面积不到半亩的后院。这几年来,我在后院先后种上了由良、甘平、“红美人”“黄美人”、甜桔柚、沃柑、大雅柑、耙耙柑、红心蜜柚、鸡尾葡萄柚、金秋砂糖桔等十多个优良的柑桔品种,已然成了一个柑桔良种的小小“母本园”,尤其是有几颗甜桔柚树,是我那年被抽调至庆元县工作期间专门从国内“甜桔柚种植之父”朱志东专家所培育的苗圃中购得,现已硕果累累。我想,这或许又是自己与桔子结缘的一种不言体现吧!
我有个愿望,退休之后,在老家承包几亩山地,到时都给种上新品种桔树,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桔农。不为赚钱,只为志趣,愿与桔子缘定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