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傅程
许多人都曾经有过“侠客梦”,所谓侠者,既有挺身而出、舍己助人的“侠气”,又有敢于奉献、淡泊名利的“侠心”。在东华街道十里铺就有这样一群民间“侠客”,他们一身武艺、满腔热血,在队长李华元的带领下“仗剑天涯”、见义勇为,当得起一个“侠”字。
李华元, 江湖名号“野牛”,爱好行走“江湖”,曾用一辆越野车开遍大江南北。2009年,李华元与朋友在一次极端天气下仗义相助,救下9名被困人员。在此契机下,他们产生做“游侠”、助民安的豪情壮志,浙江越野救援队由此组建而成。
微光聚星火,亮至百姓间,越来越多的“侠客”慕名而来。2019年,李华元组建龙游首支社会化救援队伍——龙游民安公益救援中心,并在丽水市里东泥石流救援、遂昌县苏村山体滑坡救援、兰溪市6.25特大洪水救援、建德市李家矿窑塌方救援以及龙游北乡矿洞救援等行动中“大展身手”。
尤其是北乡矿洞救援,堪称是一次深巷道的“救援模板”。由于矿洞内进行过爆破,氧气含量十分稀薄,被困人员原本就被石头压住胸口,缺氧让他更加危急。李华元的救援队伍当机立断,利用地震救援技能支撑起三脚架开始施救,并在自身也呼吸困难的情况下,把唯一的呼吸机留给伤员,终于救回一条鲜活的生命。
这次救援是成功的,同样也是危险的。
复盘时,李华元感到阵阵后怕。当救援遇上不可控的危险因素,稍有一个不慎,不但救不出被困者,还会连累自己也身陷险境。公益救援,充满不易与挑战。救援队设备自筹、出行自费、安全自负。数次归来,留下的是残破的头盔、碎屏的手机,但更多的是被救者真挚的感谢。
他们的公益救援行为,有的不仅是“侠气”,更有家里人给的“底气”。在苏村救援的时候,李华元家里刚好有个宴会,才开吃没几分钟就接到救援电话。妻子没有责怪,也没有抱怨,而是默默替他收拾好背包。
正是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让李华元在苏村山体滑坡事故中高效完成救援任务,并获得省政府个人二等功表彰,团队多人及集体受三等功奖励。为不辜负这份“肯定”,李华元在组织部的关心指导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起了“519”党建工作室,让“侠者”更凝聚,“侠义”更有方。
思想到位,专业也不能落。今年6月实战模拟训练中,李华元亲自示范、系统培训,帮助队员进一步掌握汛期水域救援的技能。除日常训练、应急演练,李华元还会以队员走出去、“老师”请进来等方式,动员鼓励队员参加各类救援技能培训学习,考取相应资格证书,提升救援队整体素质水平。
龙游民安公益救援中心常务副队长郑宇是最早加入的“老队员”,这些年来,他到过北京、武义等地,接受过地震救援、绳索救援、水域救援等方面的培训,大大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
像他这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队员还有很多,即使是女同胞,李华元也对她们有着严格的要求。该中心副队长、工会妇女主任傅吴烨笑着说:“和李队认识有五六年了,平时他待我们像兄弟姐妹一样和蔼可亲,但是一旦出任务,就仿佛‘变了一个人’,男女一视同仁严格要求,才能保障救援的严肃性、专业性和高效性。”
近年来,在丰富救援经验的基础上,李华元开始转换角度,化“被动救援”为“主动除患”,不断进校园、进社区、进乡镇,科普救援小知识。尤其针对走失人员次数多、社会耗能大的情况,李华元向省民政厅申请,向社会发起捐款,筹集了一批定位手环,免费发放给容易走失的妇女、儿童和老人。
附近的村民张建平表示,他那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丈母娘前段时间走失,幸好让民安救援队找回来了,还给她免费发放定位手环,全家人都很感谢。另一位村民金素文说,她的家属也是好几次走出去都差点找不到,现在有了这个手环,还有人手把手教会使用,真是方便、安心多了。
民安、民安。李华元与他的队友们以行动诠释“护民、保安”,为龙游的平安法治社会增添了一抹“民安红”,成了名副其实的“侠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