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从“荒田”到“金酒”

一粒薏米三产融合的美丽蝶变

记者 吴晓龙

近日,在沐尘畲族乡双戴村的薏米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俯身补植嫩绿的薏米苗,地头垅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我自己家的3亩地都流转出去了,每年有1200元租金。这些日子到地里帮着种薏米,每天还能挣160元。”年过花甲的村民李长嵩擦着额头上的汗水,语气里流露出满足的喜悦之情。作为土生土长的双戴村人,他见证了这片山地从“荒草萋萋”到“绿浪翻滚”的美丽蝶变。如今,像他这样在薏米种植基地里实现家门口务工的村民有数十人,平均年龄超过60岁。

一旁的工地上,施工人员也在加紧忙碌,薏米仁生产加工基地已初现雏形。这座占地7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的工厂,不仅是薏米“收储仓”,更是产业“升级键”,功能涵盖了薏米的收储、清洗、加工、储藏等流程,建成后可实现年加工1000吨薏米仁的产能,并可支撑近40万公斤薏仁酒的酿造。

这条偏远乡村实现美丽蝶变的创业之路,始于康源村返乡青年卢国文的“酿酒梦”。2017年,在外闯荡多年的他,决定回乡创办三禾酒业有限公司,开始了“闭门造酒”之路。2020年端午节假期里,在6000公斤薏仁酒热销的市场反馈中,坚定了卢国文在7个酒品中选定薏仁酒作为主攻方向的信心和决心。回家乡创业的数年里,卢国文也目睹了龙游南部乡镇山地撂荒的情况。于是,他下定决心,不仅要自己闯出一条创业路子,还要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当时我就决定要做从种植到酿酒的全产业链。”

得益于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地条件,卢国文的薏米种植计划推进得非常顺利。从最初的2020年,承包70亩山地进行种植的“小试牛刀”,到2024年的862亩,再到今年扩至1200亩的“薏海”梯田。三禾酒业再也不用为薏仁酒的原材料来源受限而发愁了。如今,该公司已经达到年产薏仁酒10万公斤、存酒50万公斤的规模,去年还收获了陈酒与新酒合计销售7.5万公斤的成绩。

“从一粒种子到一瓶酒,再到一场乡村文化体验,这是我们的全链条发展布局。”站在社里村的“共富大楼”前,卢国文介绍起正在装修的1300平方米地下酒窖和一楼的畲族酒工艺文化馆。这里将建成“山哈酒礼”封坛仪式的举办场地,游客们可身着畲族服饰,参与传统酿酒工序,体验封坛的乐趣。“现在喝酒虽然不再受到追捧,但是存酒的纪念价值却越来越高。”卢国文兴奋地告诉记者,“去年,我们试办了几场封坛仪式活动,就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

产业崛起的背后,是沐尘畲族乡“政策+文化”的双重赋能。乡党委副书记徐俊表示,从以往的“单打独斗”到当前的“链式发展”,这片畲乡山区正以薏米为媒,积极打造“农业种植+工业酿造+文旅体验”的三产融合矩阵。“我们要努力在绿水青山间书写好‘畲乡薏谷强、山区焕新颜’的共富答卷。”

2025-07-02 从“荒田”到“金酒” 14 14 今日龙游 content_560751.html 1 3 一粒薏米三产融合的美丽蝶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