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野
近日,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等对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切实遏制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快速上升趋势。
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发布的我国第四次营养健康调查报告表明,全国6至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10年间增长了2倍,达到5300万。“小胖墩”越来越多,已超越了个人和家庭问题层面,发展蔓延为重要社会问题。
事实上,科学已经证明儿童期肥胖比成人肥胖危害更大,容易引发糖尿病、高血压、呼吸睡眠暂停、关节压迫等疾病,而且会导致自尊心下降,社交障碍。等成年后,有75%的人依然体重超标,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普通人的2到4倍。可见,“小胖墩”的危害性绝不可等闲视之。
总体来看,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是营养过剩、运动不足所致。具体地看,与独生孩子养育精贵、学业负担越来越重、电子产品普遍使用、孩子活动不被鼓励等诸多因素有关,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为此,《实施方案》提出了以强化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政府责任为核心的四项重点任务。家庭要帮助孩子养成科学饮食行为、培养孩子积极参加活动习惯,学校要加强营养与健康知识宣传、保证必要体育活动时间,医疗卫生机构要优化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服务、加强肥胖儿童医疗干预,政府要强化食物营销管理、完善儿童青少年体育设施。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实施方案》提出今后10年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年均增幅下降70%的目标,任务光荣而又艰巨。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部门到社会各方携起手来,共同为告别“小胖墩”努力,共同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