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徐丽佳 通讯员 王昊辰 周艳芸 黄朝云)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久违的劳动课将重回孩子们的课堂。
据了解,这次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重点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根据《方案》,今年秋季学期后,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劳动课程平均每周将不少于1课时,内容设置包括: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十个任务群。学校可结合实际,在不同学段自主选择确定任务群学习数量。
据悉,对照新标准,在“双减”政策实施后,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区多所中小学早先已大力推进劳动教育,开设因地制宜、贴近生活的劳动课,让孩子们在亲身经历中增强劳动技能,体会劳动的美好。
城北小学积极推进学生的劳动教育,不同的年级设有不同的针对性课程。其中一二年级为“劳动+生活”,重在对学生生活方面劳动习惯的培养;三四年级为“劳动+海洋”,针对我区的区域特色,推动海洋教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五六年级为“劳动+科技”,通过科技将传统劳动和现代化的劳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舟渔学校以劳培德、以劳促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通过大力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动教育力量,以“会做、爱做、常做”为劳动教育目标,让学生在亲身劳动中学会技能、养成习惯、提升素养。
沈家门一小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为育人起点和育人目标,建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必修的单科课程外,因时因地发掘项目化课程,加强渗透课程,促进劳动教育同其他学科、校园文化活动的融通。学校开展的幸福家庭义务劳动、美丽校园岗位劳动、文明舟山公益劳动、和谐社会研学劳动等深受学生欢迎。
接下来,我区各校将持续深化劳动课程的打造,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动,帮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激发劳动热情,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