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鲳鱼,因其刺软而少、肉鲜而美,在舟山海鲜中有响当当的名号。鲳鱼可清蒸、红烧、熬汤、腌藏,无论什么食用方式,都会将食客的味蕾牢牢牵住。在沈家门海鲜夜排档里,鲳鱼粉丝汤可是点单率相当高的一道菜。为啥?还不是因为那透骨新鲜的味道,鲜嫩肉质,丝滑汤感,让你一尝便欲罢不能!

夜排档2号摊位摊主竺亚对这道菜颇有发言权。“最早就是我家做出来的,开始是用小黄鱼做粉丝汤,后来小黄鱼比较难得,就用了鲳鱼,一直到现在。”竺亚说,最早夜排档是没有这道菜的。有次,一位外地客人来吃饭,点了一份小黄鱼,特地要求烧汤并加点粉丝。“以前小黄鱼烧汤是有的,我们都会放点咸菜,没想过放粉丝。”竺亚说,按客人要求做出来后,客人很满意。竺亚就想着,要不把这道菜也放到菜单里,看看销路如何,结果就是火爆。一直到后来小黄鱼难得,便用了之前基本不会拿来烧汤的鲳鱼替代,效果一样出色。

作为普陀技工学校首届烹饪班毕业生,竺亚在当初众多摊主中算是科班出身了。“1992年年末那会儿,因为想买房子,但我和老公的工资加起来才300块一个月,加上之前攒的钱,距离首付还是差很多,这让我有了创业念头。”竺亚说,当时想着夜排档是晚上出摊,白天还能上班,为了买房子就辛苦一点吧,但没想到会那么辛苦。

“那会都是自己拉着手推车,开工要搭棚,收工要拆篷,烧的是煤球炉子。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连下3天大暴雨,煤球受潮烧不起来,帐篷也被吹得东倒西歪,差点撑不住,当时的我也差点撑不住。”竺亚说,那时夜排档没有经营时间规定,客人几点吃完就几点收摊,有时甚至要到凌晨三四时,收摊后还不回家,而是直接到码头上去买鱼货。“那会儿好货都要抢的,去晚了就没了,所以有时就索性买完菜后再回家休息,睡一会又要起来上班。”竺亚说。

就这样艰苦地熬过了3个月,竺亚跟老公算了下收入,净利润2000元,可把他俩高兴坏了,但这3个月起早摸黑的辛苦也让竺亚做了一个决定:“我跟老公商量了一下,就把工作辞了,专心搞夜排档,老公也支持我的决定,毕竟这3个月的辛苦他都看在眼里。”就这样,竺亚白天养好了精神,晚上干活就更有劲了,也凭着一手好厨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顾客。“那会海中洲的厨师都来我这吃饭,他们特别喜欢吃我炒的酱爆芝麻螺,后来的小黄鱼粉丝汤和鲳鱼粉丝汤也是他们经常点的菜。”

谈话间,竺亚接了一个电话,原来是一位老顾客来订桌,包了5桌,“他从二十多年前就在我这里吃,一直到现在,每次都是包桌,菜肴都交给我来安排,非常信任我。”竺亚说,她也算一穷二白起家,坚持到现在有了固定的客源,生意也算做得不错,当初辛苦攒钱买房的愿望也早已实现,“现在我们有房有车,我挺知足了。”

2023-02-02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311531.html 1 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