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野菜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美好。
有的野菜固然营养丰富,但大部分都和平日里的蔬菜一样,并无“神力”。
更何况,古代人眼中“吸天地之精华、顺四时而发”的野菜,在今日的工业社会,很可能已经变成了“吸草木之杀虫剂、顺污水而发”,不仅不绿色,甚至可能堪比毒药。
挖野菜的地方存在很大问题,无论是小区绿化带,还是公园草地,表面上环境优美、植被茂密,实际却是野菜的“地狱”。
因为每年开春,野菜生长之际,杂草也在疯长,这时,小区、公园会喷洒农药除虫除草。害虫、杂草没了,野菜也不“无公害”了。
另外,马路边上的野菜还会受到汽车尾气的污染,造成重金属超标;就算你踏遍千山万水,寻到一块风景优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野菜宝地,也一定要谨慎,因为选址只是挖野菜的第一步,挖什么菜才是令专家也头疼的问题。
毕竟我们不是神农,无法尝百草,只能挖自己熟悉的野菜。但问题在于,熟悉的野菜也会让你傻傻分不清楚。
例如,荠菜是最常见的一种野菜,不管是小区绿化带,还是田间地头、路边沟壑,都有它的身影,也几乎人人都吃过。爸爸妈妈都自信满满不会认错,实际上,有无数人将辣蒿误认成荠菜。
更可怕的是水芹和毒芹,两者高度相似,但前者美味可口,后者一旦误食轻则呕吐、过敏或腹泻,重则死亡。
熟悉的野菜也得注意,少吃还好,吃多了容易造成脾胃虚寒,影响身体健康。一向被视为山珍的蕨菜,口感鲜滑爽脆,是农家热炒的当季头牌。可其中却含有2B级致癌物原蕨苷,通过处理后也不能完全清除。尝个鲜倒没事,如果长期大量食用,可就危险了。
挖野菜与食用野菜也得注意时令,错过季节就不能吃的野菜,也是一抓一大把。野豌豆未开花之前,嫩嫩的豌豆苗焯水后伴食、清炒或者煲汤味道都不错,而且很补钙,不过,野豌豆开花后,植物体内β-氰基丙氨酸等有毒物质的含量会升高,结籽后毒性会更强,这时,其茎、叶就千万不要再食用了。
总之,野菜不能随便挖,但吃还是可以吃的,只要认准超市与菜市场的“正规野菜”,怎么吃都没问题了。因为这些野菜在种植时就受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的管理,灌溉用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都被严格地控制。上市之前,监管部门也会对野菜进行抽检和把关,的确让人安心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