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
位于沈家门同济路的幸福食堂普陀中心店日前正式开业,这也是我区第一家公建民营模式的幸福食堂。不同的模式,同样的实惠,只要因店制宜大胆创新,幸福食堂完全可以多姿多彩。
与其他幸福食堂不同的是,幸福食堂普陀中心店由区民政局主导建设,并邀请专业第三方餐饮机构负责运营。如此公建民营,在保持幸福食堂公益属性的同时,充分发挥了社会力量在为老服务中的积极作用。事实上,就应该通过创新模式,让幸福食堂“遍地开花”,从而更好地满足城乡老年人的就餐需求。
我区推进幸福食堂建设以来,越来越多的城市老年人吃上了便宜又可口的饭菜,这也让更多老人心怀期盼。尤其是,老年人腿脚多有不便,普遍希望幸福食堂“抬腿能到”。然而,幸福食堂虽在不断增多,但要遍布所有老人的家门口却并不容易,开疆拓土中往往会遭遇场地难落实、人员难招聘等困难。
第一家公建民营幸福食堂的出现,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政力有限,民力无穷,如能通过模式创新整合社会力量,幸福食堂定能众人拾柴火焰高。眼下,星罗棋布的各类餐饮店竞争激烈,内中应不乏想做老年人生意的店家。只要出台政策、制定标准,就不难把合适的餐饮店转型为幸福食堂。
我区的幸福食堂办一家成一家,这些深受老年人欢迎的门店树立了为老服务的样板。接下来,更应在总结经验、制定标准的同时,更快更好地把“盆景”做成“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