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二版

马利斌 永葆为民情怀 维护公平正义

□记者 杨叶梅 通讯员 陈戚波

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作为群众接触、认识法院的前沿阵地,承担着诉前调解、立案登记、立案送达、速裁快审等多项职能,是集审判业务与综合服务于一身的部门。“既是面向群众的‘窗口’与‘名片’,也是开启诉讼程序的前端‘关口’。立案工作没有惊天动地,但却能反映出人民法官的使命担当和爱民情怀。”说起自己的工作,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马利斌深有感触。

自2005年8月进入法院工作以来,马利斌长期坚守在基层审判执行一线,先后在虾峙法庭、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朱家尖法庭、桃花法庭、六横法庭工作,但无论在哪个岗位,无论在何时,他总是恪尽职守、精益求精。

2019年6月,马利斌调任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岗位。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探索、巩固和深化“普陀模式”的各项成果,为进一步将诉讼案件化解在立案前,主动将办案力量前移,带头做好调解员的业务指导工作,提升调解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努力促成调解成功率,在一站式多元解纷及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诉源治理工作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2019年7月,区社会治理中心窗口受理了一起扎蟹女工讨薪纠纷。79名女工被拖欠劳务工资,共计20余万元。因记工单未经雇工翁某签字确认,欠薪纠纷证据不充分。作为立案庭长,马利斌一方面耐心向女工们释法,另一方面仔细了解案件情况。“考虑到涉案人员较多,情况较为复杂,办案难度大,区人民法院与区社会治理中心、区法律援助中心等通力合作,启动重大疑难案件会商研判机制,共同分析研判案情。”马利斌说。由于翁某存在“失联跑路”的可能,需要尽早收集固定证据,马利斌利用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整理诉讼材料,并对被欠款方释明法律,对翁某的房产进行保全。最终,翁某迫于压力,出面接受了法官和调解员的联合调解,并对记工单上的欠薪金额逐一签字确认。

作为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最密切的窗口,立案庭需要接待不同的人群。2021年5月,区社会治理中心窗口来了一位聋哑人,她情绪激动,不断挥舞着手势,窗口工作人员犯了难。马利斌见状,便将其带至调解室,耐心平复当事人情绪,用纸笔慢慢与当事人沟通。经过一番“纸上交流”,马利斌了解了事情原委。原来当事人从永康远嫁到舟山,因经常被丈夫家暴想离婚,但她在舟山无依无靠,无力抚养快成年的孩子。得知当事人已经3天没有吃饭,马利斌连忙让同事准备水果、点心,自己则联系当事人所在社区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其丈夫也是聋哑人后,马利斌又赶紧联系了区妇联和区残联,为当事人申请必要的帮助。之后,通过手语师的翻译,马利斌耐心与当事人双方进行诉前调解。“面对当事人的诉求,我们在维护好他们合法权益的同时,也需要调动各方面资源,进一步保障他们的权益,让他们感受到司法的温情和人文关怀”。马利斌说。

在马利斌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2019年,全区一审民商事收案同比下降34.19%,降幅居全省基层法院首位。2022年,司法确认案件884件,同比上升34.96%。近5年来,全区一审民商事收案累计下降37.14%。

平凡的岗位上,饱含了马利斌对法律事业的无限热爱。“我将以满足群众的司法需要为导向,努力发挥好立案庭窗口的作用,在便民利民上不断下功夫,持续提升解决纠纷和诉讼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提高有温度、有质量、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马利斌说。

2023-09-25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388324.html 1 3 马利斌 永葆为民情怀 维护公平正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