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石斑鱼的种类虽然多,但由于分布海域较广,我们普陀人能见到的品种并不多。同时又因为海水石斑鱼的捕获难度较高,它们的价格曾经居高不下,一直是餐桌上的“稀客”。近年来,因为矶钓技术的升级,石斑鱼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我们普陀的海鲜市场和餐馆里。
例如,普陀的海钓爱好者们很是热忱于钓获的赤点石斑鱼,俗名叫“红斑”,其在东海南部有产。该鱼的头、体侧和背鳍、尾鳍都有赤红色的斑点(也会转化成白色斑点),表皮形似鲨鱼皮,肉质更是嫩滑。
此外,海钓爱好者也时常钓获的青石斑,一般被人们称作“青斑”。相传这种鱼越是生活在湍急水流处的越是肥美。其体型较其他石斑鱼更大,肉质不算紧实,但味道特别鲜美,属于性价比较高的一种石斑鱼。
还有名声如雷贯耳的豹纹鳃棘鲈,其原产于东沙群岛,因此被称为“东星斑”。这种鱼外表布满幼细星点,色泽呈红色、蓝色、褐色或者黄色。因为其色泽艳丽,肉质饱满且雪白,深受人们喜爱。如今野生东星斑是保护动物,禁止捕捞,所以如今市场上售卖的都是人工繁育的。笔者曾在东河市场见到过红色与褐色的东星斑,外观着实赏心悦目。
有种石斑鱼不得不提,它就是石斑鱼类中体型最大的鞍带石斑,俗名叫“龙趸”。据记载,迄今为止发现过最大的鞍带石斑长两米七,重达六百千克。在一些新闻报道中,渔民或是海钓爱好者钓获的大型石斑鱼往往都是这个品种。
当然了,老鼠斑(驼背鲈)、油斑(云纹石斑)、芝麻斑(布氏石斑鱼)、红丁(黑边石斑)、黄丁(青石斑鱼)、泥斑(褐石斑)、七星斑等品种石斑鱼偶尔也会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只是因为它们的外形和花纹太过近似,很容易混淆。
而最常被食客享用的石斑鱼并非上述品种,而是一种杂交石斑鱼,其由鞍带石斑鱼为父本,棕点石斑鱼(俗称老虎斑)为母本繁衍出来的“珍珠龙胆石斑”,这种鱼俗称为“虎龙杂交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