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光绪年间的舟山地方志《定海厅志》评价鲻鱼“肉厚、味美”。鲻鱼适合烧、煮、焖、炖、蒸、汆、炸、溜、煎、烹、烤以及熏等各种做法,鱼肉可以切片、条、丁、丝,制饼、丸以及煲粥,还可以制成生鱼片,加工成鱼糜、鱼罐头。
各地做法也有差异,潮汕地区的人们所喜欢的“生炊乌鱼”就是清蒸鲻鱼配上蘸料豆酱,而“煎煮乌头鱼”就是将腌制后的乌头鱼,配以佐料煎炸。江浙一带的人们喜欢清蒸或者清炖鲻鱼,这样烹饪出来的鲻鱼鱼肉嫩如豆腐、汤汁鲜甜、香气扑鼻。我们普陀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将鲻鱼制成鲻鱼鲞或者直接红烧食用。
在老饕的眼里,全身都是宝的鲻鱼最为珍贵的是卵巢和鱼籽,人们很早就发现晒干的鱼籽风味尤盛,《麈史》就提到鲻鱼“剖之子满腹,冬月正其佳时”。鲻鱼的鱼籽经过渔人放血、盐渍、紧压、晾晒等一系列加工工序后,入口变得醇厚绵密。如果加以炙烤,表皮微焦,更是滋味万千。日本人还因为加工后的鲻鱼鱼籽像极了一锭墨,将其称之为“唐墨”。
除了鲻鱼鱼籽外,鲻鱼的球形胃部吃起来口感与鸡胗同样爽脆,所以被称为“乌鱼胗”或“乌鱼肫”、“乌鱼腱”的。上述的鲻鱼鱼籽、“乌鱼胗”与雄性鲻鱼的“乌鱼鳔(即精巢)”一同被称为鲻鱼“三宝”,市场售卖价格甚至超过了鲻鱼鱼肉本身。另据南北朝时期的综合性农学著作《齐名要术》记载,鲻鱼的鱼鳔也可以制成花胶,成为美容养颜的补品。
鲻鱼营养价值极高。南宋时期的《宝庆四明志》就提到鲻鱼“食之令人身健”。传统医学认为,鲻鱼味甘、平、无毒,开胃,通利五脏,与百药无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其鱼肉富含蛋白质、脂肪酸、B族维生素、维生素E、钙、镁、硒等营养元素,对脾虚、消化不良、小儿疳积及贫血等病症有一定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