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

我区深入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取得实效

千余名乡创客有了筑梦舞台

□记者 缪珊珊 通讯员 鲍丹琦

记者从近日举行的“没有围墙的创业园”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我区深入打造“没有围墙的海岛创业园”,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展茅、东极、白沙、六横、蚂蚁等5个各具特色的乡创基地,集聚新业态210余家,培育乡创客1000余名,有效带动1320余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并计划今年下半年在桃花、虾峙等地再建2到3个乡创基地,力争年底前形成基本覆盖全区的具有鲜明海岛特色的乡村创业基地网络。

打造具有普陀辨识度的创业“新IP”

自2022年起,我区打破传统创业园区楼宇边界化的现实围墙,将城市创业形式与乡村空间创新结合,构建了以普陀湾众创码头为核心,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和退役军人创业园为重点,展茅、东极、白沙、六横、蚂蚁岛等乡创基地等为协同的“1+2+N”多点联动、城乡互融的创业空间发展格局。

各乡创基地依托自身特色,植入田园、运动、休闲、艺术、研学等现代元素,招引集聚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乡村新业态,成功打造了“一岛一品”创业生态。如今,以“农旅融合+共富市集”为特色的展茅乡创基地,将乡村创业地变成了网红打卡地;以“精品民宿+共富港湾”为特色的东极乡创基地,将海岛慢生活演绎升级;以“海钓+艺术”为特色的白沙乡创基地,引入不少外地创客和艺术大咖;六横乡创基地闯出了一条“回乡人”带动“原乡人”共富的新路子;由“红色创客先锋”引领的蚂蚁岛乡创基地,将艰苦创业的蚂蚁岛精神赋予了新时代意义。

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三支队伍”建设,还畅通了“党员+乡创客”双培双促渠道,成立乡创客发展联合会,分行业、分领域组建青创联盟、军创联盟、她创联盟、留学生驿站等创业联盟,发挥党群团共建共享优势,打通乡创客互助共赢、抱团合作的路径。

构造“双向奔赴 共同成长”创业体系

为推动乡村振兴,我区积极推广“平台+乡创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共享机制和“免租、分成、成本平衡”的联合经营政策,通过闲置农房租赁、土地流转、“滴滴用工”等方式,让村民直接参与乡创基地建设,实现村集体有收入、村产业有出路、村民就业有岗位。截至目前,已累计带动2200余名农村闲散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盘活闲置农房400余套。2023年乡创基地所在村集体经济平均增收30%以上。

“同时,我们注重培育人才成长共同体。”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加大乡创项目招募和人才招引力度,健全乡创人才认定和评级体系,有效吸引了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返乡下乡创业就业。此外,还实施了新时代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推广“岗位+培训+就业”模式,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60余人次,建强“创业兴乡人才”梯队。

青年创客的引入和现代元素的植入,推动了我区乡村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截至目前,5个乡创基地累计接待游客已超过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约14亿元,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合一”的新模式,正不断放大创业带动就业的新优势。

营造“普惠共享 优质均衡”创业环境

为进一步提升创业环境,我区出台了多项乡村创业优惠扶持政策,打造惠企政策集成平台。目前,已累计发放各类创业补贴2000余万元。同时,建立创业园区整体授信融资机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众创贷”“乡创贷”“军创贷”等专项贷款,破解创业初期资金困难,累计授信5亿余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亿余元。

2024-08-14 我区深入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取得实效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480312.html 1 3 千余名乡创客有了筑梦舞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