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质机制”并作出重要部署。普陀作为我国重要的海岛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资源与产业优势,应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做强大能源、做全大食物大生物、做出大算力、做优大船舶、做活大旅游、做大大物流、做多大贸易、做特大航运、做精大健康、做实大制造,推动普陀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一、做强大能源,构建多能互补综合能源新格局
近年来,普陀已全面构建起集火、风、光、潮、氢、油、气等于一体的能源产业体系。当前,我们仍需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深耕能源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能源大区向能源强区大跨越。瞄准前沿,加快绿色能源技术创新。依托政企研结合优势,争取与中科院化物所在储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领域共建研究院,探索构建贯通“科研-技术-项目”的能源研究体系,着力破解能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加快技术突破,探索开展从海水提取蓝碳耦合绿电制氢合成绿色甲醇的技术中试。立足基础,打造供能稳定多元生态。要正确处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破”与“立”的关系,积极拓展LNG、风电、氢能、绿甲、绿氨等综合能源全产业链。主攻“清洁能源+制造”深度耦合,推进普陀2#海上风电、渔光互补二期、碳能科技绿色甲醇等新能源项目,延伸LNG冷能发电、冷能空分、低温萃取等产业链,谋划建设海上充电服务站,全力争取新能源工程车制造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勇于创新,推进能源消费机制变革。搭建综合能源供应平台,创新“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机制,创新火电、绿电、冷能、热能统购统销模式。开展绿电直供示范,完善绿电证书交易机制,探索“隔墙售电+绿电消纳”协同模式,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二、做全大食物大生物,释放渔农业发展新潜能
我区渔业发达,远洋渔业产量占全国20%、全省近60%。水产加工产值占全省的30%以上,金枪鱼、鱿鱼加工量分别占全国60%、50%。当前,我区要依托优势,坚定不移向深蓝进军,建设“东海大渔场,天下粮食仓”,为培育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奠定物质基础。打造多业融合专业园区。依托沈家门国家群众性中心渔港,谋划建设现代化开放型国际渔港,打造集水产品、肉类、粮油、果蔬农产品、中草药与合成生物、海洋生物医药、军民融合生活物资保障等于一体的大宗商品枢纽,建成全国最大、辐射全球的万亩万亿现代化双循环零碳国际大食物大生物产业枢纽。发展新型精细养殖。坚定不移向深蓝进军,争取国家级深远海养殖示范区试点,探索深水高附加值经济鱼类养殖。实施岱衢族大黄鱼苗种繁育基础提升行动,建成桃花岛围栏野化养殖项目;加强同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合作,谋划建设六横、虾峙品质大黄鱼育、养、销一体的海上“无烟工厂”,全力打造万亩大黄鱼养殖基地。发展特色精致农业。要将目标移向“小而精”,实施普陀区乡村土特产精品提升项目、良种选育及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项目,打响“普陀甘泉”“普陀甘霖”“普陀甘露”“普陀甘甜”品牌,持续扩大优质农产品设施栽培。以种植黄精、白芨、三叶青、掌叶覆盆子等道地药材为海岛特色,起势成型千亩林下新质生产力。
三、做出大算力,开启数字经济发展新征程
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算力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力,正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党中央提出“算力即国力”。多年来,普陀以前瞻性的视野和迅速的行动力,加之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为绿色智算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区要积极抢抓战略,争取融入国家算力通道,全速推进双循环多能互补绿色智能算力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城西“芯灵镓园”海上智算岛。聚焦人工智能与智慧海洋深度融合,以“大食物大生物+大能源+大算力”创新模式,依托强大大算力基础设施,构建“空天地海”四维时空感知、海洋系统动态模拟、海洋观测数据实时解析与专用AI模型训练等技术体系,打造海洋灾害预警、深远海导航、低空经济赋能、综合能源管理等智慧海洋应用场景,形成“算力支撑-产业协同-服务创新”的闭环生态。积极谋划“六横佛渡”海上智慧岛。全国第三个、全球最先进的佛渡千万级集装箱泊位群即将开建,世界一流海港再添硬核力量,世界一流信息港呼之欲出。在六横佛渡谋划建设海上智慧岛,通过“智慧港口+数字孪生+绿色能源”三位一体架构,打造全球首个5G全连接智能港区。建设“海上数字义乌城”。国务院批复的《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中,明确支持浙江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数字出海。普陀作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重要节点,日韩等国家均在550KM半径圈内,是光缆登陆站的理想选址,这一地理位置使得普陀成为东北亚等地区数据交互的“黄金节点”。我区可据此建设“数字自贸区”,打造数字保税仓,打造算力与数据买全球卖全球的“海上数字义乌城”。
四、做优大船舶,推进船舶工业赋能新提升
船舶修造业作为普陀传统优势产业,是支撑我区经济稳增长的关键行业。当前,要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推动船舶修造行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实现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爆发出更大的发展能量。加强船舶海工科技创新。全面提升新质生产力在船舶工业中的应用水平,引导中远海运重工、万邦重工等龙头企业积极研发新技术、培育新品牌、探索新模式,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聚焦大型化、绿色化、高技术船舶和新型海工装备修造,形成一批满足新规范、高标准、低污染的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打造全球首创“巨轮进车间”示范样板,推动船舶修造技术由跟跑并跑世界向理念、技术、标准引领世界整体跃升。加快绿色智造提质升级。推动新质生产力在绿色修造船领域的深度融合,以开展绿色修船国际认证试点工作为契机,全面建立绿色智能船舶修造标准体系。以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动力船舶为重点,加快研制LNG/LPG、电池、甲醇、氢、氨等绿色动力船舶。加速构建智能高空作业平台、超高压水射流装备、爬壁式除锈机器人、自动喷漆装备等涵盖绿色修造船作业全流程的装备制造体系,实现更多船舶领域关键核心装备“普陀智造”,全行业应用。加速低效企业整治提升。深化小船厂整治提升行动,结合“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坚持“淘汰一批、重组一批、搬迁一批、转型一批、提升一批”原则,实行“一企一方案”分类整治,推进桃花绿色渔船修理基地建设,加快推进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五、做活大旅游,开辟文旅体商融合发展新局面
普陀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中国最美海岛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中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等金字招牌。当前,我们要精准把握文化、商贸、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态势,持续释放多业协同的乘数效应,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文旅项目要精心谋划、积极推进。依托“星辰大海”计划,沿着沈家门一港两岸、莲花洋、如意湾和最美公路螺门延伸段,串珠成线,谋划文旅产业和支撑项目。加快推动半升洞洞库文旅综合开发项目、东港英冠超五星酒店综合体等一批在谋在谈项目落地启动。依托普陀山海水云天项目,推动沿线点位文旅项目的谋划,促进“水利+文旅体”融合发展,打造普陀山海新风貌。文旅体要多元融合、推陈出新。要创新普陀文化基因表达方式,挖掘个性化、精品化需求的文旅跨界新场景、新模式,以“文旅+”带动多产业同驱并进。如“文旅+体育”,从我区去年来举办的篮球赛事看,不仅赛事本身直接拉动赛事经济和文旅消费,而且“办好一场赛,提升一座城”的综合效应日渐凸显,衍生而来的体育康养、体训研学等一系列产业大有可为。产业生态要跨界联动、协同发展。丰富沈家门渔港小镇特色街区、520幸福街区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产品供给,集聚文化创客、非遗传承人等群体开展海洋文化主题展演,构建沉浸式消费场景。策划美食节、夜购会等主题活动,集中展销本土旅游商品、特色水产品及文创精品。引导商户延长营业时段,联动旅行社开发夜游精品线路,形成“日间观光+夜间消费”的全天候文旅生态。
六、做大大物流,构建“海陆空”协同物流新体系
推进物流高质量发展,是物流服务新质生产力培育、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提升行业运行效率的重要引领力量。构建“高铁+陆港”立体物流体系。强化高铁枢纽辐射功能,考虑白泉高铁站客流快速集散的实际需求,重点推进东港城区至高铁站快速连接线工程,同步实施南环快速路普陀段扩建工程,构建本岛-朱家尖双通道布局。系统推进沈家门渔港螺门北港区建设,谋划一批30万吨级、万吨级、千吨级、百吨级码头泊位,同步实施展茅区域路网重构工程,重点推进最美公路北向延伸段建设,打造“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示范带。打造 “蓝色岛链”智慧物流走廊。以建设“莲花洋客运枢纽综合体”为核心,深度优化调整水路交通组织,完善巩固本岛至南部诸岛主干航线“中心辐射型”网络布局。依托“海上蓝色公路”,打破海岛客货邮交通壁垒,实现“客、船、货、邮”有效中转联运,带动海岛渔农特产及文旅衍生品出岛销售,创新“客货邮+民宿业+工业”模式,为海岛民宿群、六横虾峙产业群岛工业制造产业提供便捷高效物流服务,释放海岛物流乘数效应。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极。深化低空地面基础设施网、低空航路航线网、低空飞服网等低空新基建三张网建设,围绕物流配送、载人飞行、旅游消费、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等领域打造一批常态化的飞行示范应用场景。
七、做多大贸易,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新枢纽
普陀是东部沿海和长江流域走向世界的主要海上门户,也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始发港之一。去年11月,国务院关于《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方案》的批复正式发布,全国首个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落地舟山。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是国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普陀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区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宽视野打造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重要节点。构建大宗雁阵格局。聚焦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建设和功能岛建设,打造油气、铁矿石、煤炭、有色金属、粮食、木材、纸浆等并驾齐驱的普陀大宗商品资源配置基地,布局各岛链绿色植物纤维、不锈钢、合成生物、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推进大宗商品贸易规模不断扩量提质。加强战略项目引育。围绕大宗商品加工制造,研究谋划综合能源、新能源材料、结构新材料、CCUS技术应用等重大战略项目。加大头部企业精准招引力度,加快中石化天然气贸易中心、浙能5000万吨煤炭贸易中心、高端蛋白贸易中心等标志性项目落地。在六横及周边岛屿谋划有色金属加工产业,打造有色金属矿产混配加工及交易中心。加强制度创新突破。推动制度型开放,探索“不落地购汇”、QDLP试点业务、余额管理模式双Q试点。推动综保区增设,发展新型国际离岸贸易。探索“基地+培训+就业”的特定国家劳动力市场培育。争取首个外资银行落地。
八、做特大航运,构筑航运大区发展新动能
普陀已获批浙江省航运服务集聚区,2024年实现全港货物吞吐量1.36亿吨,增长11.7%;江海联运船舶运力占全市1/2,创近5年新高。当前,我区要结合世界一流强港建设,深化“四港”联动。建设航运服务集聚区。高标准运营普陀国际海事服务产业园,建设海事服务调度中心,上线综合海事服务调度系统。尽快形成船舶备件配件销售展示中心、船舶技术服务中心、船员俱乐部等板块布局,争取开展海员轮换、口岸联检、船员培训等业务。探索锚地“建、管、用”一体化机制,探索价格机制提升服务效率。增强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升江海联运船队规模,加快推动国航远洋、扬子江等龙头航运企业落地。会同新一海、华融金租建设现代化船队。培育油化运输等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新开拓集装箱、海工船舶等航运市场。加快补齐加注短板。加快发展生物燃料油、LNG、甲醇以及氨燃料加注业务,补齐夜间加油等短板。谋划“海事服务+跨境电商”市场,扫清国产低硫燃料油和国产生物柴油物理混兑政策障碍,争取高比例的生物柴油纳入船供燃料油管理范围,让普陀的新型生物燃料成为全球船舶新型生物燃料加注的首选地。
九、做精大健康,实现大健康产业发展新突破
近年来,我区依托浙江自贸区“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和全国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在培育大健康产业新质生产力上创新探索,在细胞与基因技术领域成功构建“政策-技术-应用”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2024年,建成投运普陀输血治疗公共服务平台,签约落地诺西生物国际康养中心、外泌体应用与研究平台,大健康产业总产值首破10亿元。当前,面对大健康产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区要围绕三大突破方向,加速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细胞治疗产业化,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创新细胞技术政策监管机制,探索细胞治疗分级分类管理,延伸细胞原材料供应与技术研发、细胞产品开发与临床研究、细胞市场应用与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建设普陀公共细胞存储库、新型细胞药物生产基地、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等生物医药平台,构建从早期研发到成熟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管线,高效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工程化,打造细胞技术转化应用先行区。前沿布局外泌体,拓展多领域应用。引进外泌体CRO与CDMO服务的平台型企业,围绕外泌体的认知、改造和应用,建设普陀外泌体生产制造管线,创新开拓外泌体诊断、外泌体治疗、外泌体药物递送等多领域转化应用场景,规划跨境贸易专区,建立外泌体产品的出口贸易路径。发力合成生物产业,打造全球创新标杆。组建合成生物学创新中心,搭建研发、转化、孵化平台,开展短流程技术和商业价值验证,形成规模化生产,提升普陀生物制造技术供给能力,形成“自贸区研发-舟山转化-全球应用”的闭环生态,以“海洋基因”重塑产业版图,打造普陀大健康全球生命科技创新标杆。
十、做实大制造,打造绿色不锈钢产业新名片
随着青山金钵盂临港产业园的建成投产,我区在精密不锈钢加工上实现了重要突破。当前,我区需依托金钵盂临港产业园,统筹谋划不锈钢产业,做实大制造产业。推动集群化发展。发挥青山品牌效应,积极承接杭州、宁波等地钢铁企业转移,重点承接不锈钢冶炼、热轧冷轧等关键环节产能。通过“龙头带动+链式招商”模式,吸引不锈钢板带深加工、表面处理、精密加工等上下游企业集聚,同时鼓励鲨鱼等本土意向企业,进军不锈钢生活制品制造等领域,促进不锈钢产业集群化发展、园区化经营。打造区域化品牌。依托蚂蚁岛、登步岛、金钵盂岛、小郭巨等海岛产业基础,布局构建“船舶绿色拆解-钢铁高效回收-再生熔炼与铸造-绿钢下游应用”各环节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船舶与海工装备铁资源循环利用全产业链,通过“一链四基地”总体布局,探索高效的新兴固废综合利用模式,打造百亿级船舶与海工装备铁资源回收利用产业。瞄准国际化市场。依托自由贸易示范区和普陀港口优势,谋划不锈钢产业链先进制造和大宗商品临港物流两大基地,打造普陀不锈钢国际商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