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三版

发展新时代社会事业新局面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高质量一体化

□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专班

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这一重要论述从国家战略层面擘画了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宏伟蓝图,也为普陀发展新时代社会事业新局面,推进城乡公共服务高质量一体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普陀,作为浙江省内海岛数量最多的县区,共有大小岛屿743.5个,住人岛屿45.5个,有常住居民岛屿16.5个,由于人口空间分布分散,资源共享性差,公共服务长期面临供给不足的挑战。近年来,普陀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守初心惠民生、增福祉,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有感可及。教育“两县创建”国家评估高分通过,健康浙江考核连续六年全市第一,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覆盖率达100%,嵌入式体育场地达0.93万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1.39%……如今的普陀正稳步朝着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公共服务普及普惠、物质富裕富足的幸福美好生活扎实迈进。

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距离全面实现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普惠可及仍有不小差距,部分问题短板仍比较突出:一是人口分布较为分散。海岛地理偏僻、交通不便,人口空间分布较为分散,部分偏远海岛常住人口较少,政府需兜底保障交通、医疗、水电等基本公共服务,公共财政投入产出效益较低。二是服务供给质量有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资源基本实现人群全覆盖,但目前供给质量较难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养老服务供给与老年群众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存在错位;城乡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城郊、农村教学质量相对偏弱。三是可持续供给亟需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为政府兜底保障,缺少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市场化长效机制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多元化供给格局尚未形成。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2025年是浙江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普陀打造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全省样板关键之年。普陀将进一步聚焦民之所需所盼,以“三大聚焦”为主攻方向,以缩小“三大差距”为目标导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攻坚克难,用“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定力狠抓落实,推动公共服务向“新”而行,生活服务以“品”制胜,开创新时代社会事业新局面,真正实现城乡公共服务高质量、一体化均衡发展。

一、聚焦“小岛迁居”,引导人口向本岛集聚。

坚持“人口向着大岛聚”,健全渔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并落实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持续做好迁居“后半篇文章”。

(一)强统筹,持续深化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当前普陀已实施完成虾峙大双山岛、东极黄兴岛迁居工程,下步将加快实施六横佛渡岛搬迁工程,计划搬迁832户3009人,进一步推动人口朝着大岛集聚;持续优化岛际航线布局,原则上迁居后岛际交通专线要全部退出,环岛线路涉及迁居小岛要减少营运班次或有序停运;对已完成迁居小岛常态化开展“回头看”,确保真迁居人员应迁尽迁,杜绝发生人员回流现象。

(二)优保障,系统研究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健全完善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做好迁居人员的隶属管理和服务保障,落实住房、养老、医疗等配套政策。出台《普陀区小岛进城渔农民住房保障实施办法》,小岛进城渔农民住房通过公租房托底或保障性租赁住房普惠保障落实;结合老年渔农民切实需求,开展一米菜园、公共洗衣晾晒区打造等行动,保障迁居群众住得舒适、安心。稳步推进偏远小岛养老机构转、撤、并,引导偏远小岛和偏远村落老年人以整岛、整村方式搬迁到集聚点养老,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送餐、助浴、助洁等暖民心服务。家庭医生定期开展上门健康体检、免费义诊,提高渔农民健康水平。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对生活困难的渔农民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支持。

(三)提质效,全面盘活迁居小岛存量闲置资源。要让小岛“迁而不废”,“一岛一策”深入谋划迁居小岛的开发方案,重视迁居后岛屿开发利用,盘活闲置资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小岛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得到更好保护和有序开发。

二、聚焦“城乡融合”,推进全区设施服务一体化。

始终把牢缩小“三大差距”主攻方向,积极推进全区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全方位提速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发挥基础设施牵引保障作用,加快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实现城乡资源优质共享。一是积极推进“生活污水、燃气管网、供冷供热”城乡一体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投资运营,预期投资超20亿元,推动实现全域污水管网及城乡燃气全覆盖,利用电厂余热逐步实现城区“三联供”。二是积极推进“蓝色岛链”特色工程。计划2025年六横大岙客运码头扩建工程完工建设,葫芦客运码头改扩建工程完成至总工程量的30%,桃花沙岙车客渡码头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金庸3号轮”提升改造完成。三是积极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优化海岛公交线网,在登步、虾峙、桃花、六横4个海岛配设“微枢纽”型公交客运站,提升改造虾峙运输服务站和桃花公交首末站,新改建公交站点20个。

(二)多样化丰富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形式。优化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探索“固定+流动”形式。一是持续深化“共富方舟”行动。迭代升级“共富方舟”服务内容,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并向村级延伸。二是深入开展“守望时光里”海岛支老。制定“海岛支老”地方标准,打造“时光志愿服务驿站”,以各类公益服务团队轮流入驻驿站等方式,建立实施固定海岛公益服务项目。三是积极打造“海岛篮球赛事之城”。以打造“海岛篮球赛事之城”为契机,举办2025年乡村振兴越“篮”越好村BA篮球等赛事,将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延伸至偏远海岛乡村,

(三)深层次拓宽城乡居民增收致富渠道。聚焦创业兴业、产业就业,增强城乡居民内生动力长效增收。一是强化零工驿站建设。统筹“2家零工市场+5家零工驿站”层级建设,提供零工岗位信息归集发布、匹配对接、政策咨询等一站式服务,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困难群体倾斜,全年归集发布零工岗位2000个。二是细化靶向就业援助。加强就业困难人员职业技能培训,适当放宽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和育婴员等3类职业工种培训补贴的年龄限制,2025年实现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2200人。三是深化“万幢农房盘活”行动。积极探索自营、出租、入股、合作、委托经营等盘活利用模式,拓宽渔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三、聚焦“成果创新”,打造更多更新标志性成果。

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狠抓落实,创新突破,打造一批全省领先的标志性成果,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最佳案例。

(一)提质“没有围墙的创业园”。深化“没有围墙的创业园”全省试点成果,加快形成地方标准,规范指导乡创基地运营管理、提供乡创人才(企业)增值服务,力争在全国形成创业示范典型;同时打造好东港“星辰大海”乡创基地、“五色登步”乡创基地,带动原基地提档升级;深化“核心区-辐射区-体验区”的发展框架,在展茅、东极、虾峙、六横等乡镇配套乡创基地。

(二)迭代海岛集中养老新模式。持续实施“岛居安老”工程,探索实施“集居+旅居+公寓”养老。推广虾峙集聚养老模式,在人口相对集中、条件较好的镇(管委会)所在地,利用国有资产打造集聚养老点,引导偏远小岛和偏远村落老年人以整岛、整村方式搬迁到集聚点养老。打造柴山旅居康养示范,实施以港里托老所为中心,老人家庭“一间房”为补充的海岛旅居康养模式。试点城区养老公寓模式,在沈家门街道DT-07地块养老公寓设置医疗、护理、助餐、文体休闲等生活场景,由第三方养老服务团队作为主体,联合物业探索“养老+物业”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让老年人不出小区实现“家门口养老”。积极打造“守望时光里”海岛支老新模式,制定“海岛支老”地方标准,广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以各类公益服务团队定点入驻或轮流入驻驿站等方式,建立实施固定海岛公益服务项目和文娱活动。

(三)探索城中村自主更新试点。聚焦“居者有其屋,居者有好屋”导向,分类推进保障性住房和改善性住房高质量发展,以沈家门荷外南侧地块为试点,打造“政府统一引导,产权人自主改造”创新模式,通过“政府出资建设市政配套设施,产权人集体出资房屋改造成本”的方式,鼓励产权人依据城市规划进行房屋改造升级,实现容积率提升,有效整合政府和社会力量实现自主更新。通过改造将有效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居住品质,更新周边公共服务,使产权人资产实现有效升值。

2025-04-07 □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专班 8 8 今日普陀 content_541637.html 1 3 发展新时代社会事业新局面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高质量一体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