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雨婷 林楠) 近日,在莲花镇综合治理中心,莲花镇共享法庭庭务主任姜欣呈正对一起民间纠纷进行调解。原来,莲花村村民蒋阿姨与邻居胡大叔积怨已深,最近胡大叔又因蒋阿姨家门口安装监控摄像头一事与其发生口角,双方闹得不可开交。了解事情原委和双发诉求后,姜欣呈分别对两位当事人进行了劝说,并通过村情通平台向共享法庭联系法官许畅发起线上申请。
“安装监控是当事人的自由,但是自由的形式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不能对他人的权利造成妨害……”联系法官在线接单,通过视频连线纠纷双方,线上释法,耐心辨法析理,成功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握手言和,圆满化解了这起纠纷。
据了解,为有效推进数字化改革“1612”体系与“141”体系衔接贯通,衢江法院依托数字化手段,积极打造共享法庭基层治理模块,汇集各类解纷资源,实现“老百姓有诉求,共享法庭有回应”,打通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
让老百姓的愁事、烦事真正化解在“家门口”,正是“共享法庭”设立的初衷所在。在衢江,“共享法庭”就地解决矛盾纠纷已经成为常态,每个“共享法庭”均配备了一名联系法官和一名庭务主任。联系法官主要负责指导调解、诉讼服务等工作;庭务主任则承担着共享法庭日常管理、维护和服务的职责。
“有了共享法庭,我们能更加顺畅地和法官进行交流,同时我们对共享法庭也能更加熟练地操作,面对老百姓的诉求,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莲花镇共享法庭庭务主任姜欣呈说。
过去,“打官司比较麻烦”是很多当事人的直观感受。作为一站式诉讼服务、一站式多元解纷、一站式基层治理的最小支点,“共享法庭”在老百姓之间传播得越来越广。截至目前,衢江共享法庭已实现全区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85个村(社)全覆盖。
“我们通过建设共享法庭,统筹数字化思维、数字化认知、数字化技术,实现解放资源,在网上积聚,实现矛盾纠纷分层递进式过滤,促进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区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苏来琪介绍,运行一年多以来,衢江共享法庭先后指导调解矛盾300件次,协助执行20余件次,组织普法宣传50余场2.2万多人次,接受法律咨询400多人次,有力推动司法服务更加普惠、精准、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