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余慧仙
春潮澎湃处,且听引擎轰鸣声。前不久,衢江有117台塔吊的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引发共鸣。的确,塔吊高耸的背后,展示的是一个地方强劲的发展态势。日前,省综合晾晒指标公布,衢江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0.1%,增速列全省第二、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1.2%,增速列全省第五、全市第一。每一台塔吊都有一个故事,所有故事汇聚起一种精气神:衢江人不待扬鞭自奋蹄。
一
4月10日,位于樟潭古埠未来社区的衢州银泰城项目建设现场,偌大的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千人同场,甚为震撼。去年10月宣布开工的声音犹在回响,如今这个投资超20亿元、占地90多亩的项目,商业区地下室顶板已进入浇筑施工,总进度比计划提前了半个月。
从10%到30%再到现在的60%,施工人员在同一个角度,用一张张图片记录着衢江港区二期建设进度。占地438亩的衢江港区二期码头主体结构已经完成,到今年12月份,一二期合体的港区年运输能力就能破650万吨,成为钱塘江航线最大的内陆港。
作为省重大产业项目、省市县长工程,“抢”的模式一直是衢州智慧冷链物流基地项目建设的日常模式。一季度,工程已完成投资额1.5亿元。
区发改局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2023年续建项目比2022年多出32个;全年208个项目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大幅增长,占比69%。该局副局长黄涛解释,所有数据说明一点——衢江项目推进量质并举。2022年,衢江区获全省投资赛马激励,增速在全省90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三。据最新消息,第一季度衢江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列全市第一。
“谋划一批、开工一批、推进一批”,项目推进占据工作主页的衢江上下,以俯首前冲的姿态迎来活力蓬勃的时节。
二
若说衢江项目推进有秘诀,那就是全链条的蓄力迸发。
4月9日晚,横路办事处传来捷报:经过63天的努力,提前7天全面完成当地4个自然村的集体房屋征迁任务,为百亿项目落地打好了先锋战。另外,龙之梦·六春湖项目征迁进入最后扫尾阶段;东迹大道片区国有土地征收,创造了20天378户100%签约的奇迹。
征迁为项目落地腾出空间,招商则一路将项目领进衢江的大门。区招商中心晒出一张新出炉的成绩单:今年1月至3月,全区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个。前不久,“天南地北衢江人”发展大会上,衢江又对乡贤发出诚挚的邀请,传递发展讯息,朋友圈、招商圈的半径进一步拓展。
一个项目落地的背后是精准科学的对接。如在衢州智慧冷链物流基地项目谋划过程中,衢江梳理出20余条从中央到地方支持冷链物流设施发展的政策,再结合战略定位,研究形成了“冷链物流+预制菜”产业园项目,并强势对接跟进,最终吸引实力强企落子衢江。
引得来还要留得下。这几天,为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黄坛口乡人大主席傅雨红和施工方负责人、村干部等一同进村入户,协调解决抽蓄电站施工造成的青苗压覆损坏问题。衢州银泰城项目施工方总负责人韦民龙则诚恳地说,来到衢江后,“心情好了不少”,施工时遇到的各种琐碎问题,政府部门都是靠前解决,哪怕遇到周末,工作人员也不厌其烦。
前不久,衢江区制定了“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行动方案”,从生态环境、政务环境等五个方面着力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三
围绕“五城”建设,衢江立足民生、着眼长远谋划的一个个项目,立起发展新高度。
霞飞大桥跨江北扩,空港新城向东入江,305省道南融智造新城……“市区一体”思维下主城区的担当意识,让衢江新城跟着项目“开疆拓土”,一路“城”长:规划范围从原来的10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现代社区由7个增加到16个。“老沈家”叶师傅说,看到城市越长越高,越长越大,人越来越多,变样的新城让他充满期待。
衢江谋划项目时的民生考量,赋能带动百姓共富。兴建中的缪家二期、兴丰佳苑等安置小区严阵以待,将为“共富大搬迁”的居民送出家门口就业的“见面礼”。在衢州智慧冷链物流基地和衢州银泰城等项目的预期中,带动就业数量均达3000余人。在廿里镇,党委政府正围绕一道新能源、华友、时代锂电等项目,谋划推进路网改建、完善民生配套,畅通就业渠道、保障用工需求。
最近,2022年浙江省服务业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布,衢江区数字贸易发展区建设成果成功入选。衢江区数字贸易发展区其实就是四省边际多式联运枢纽港的核心区。在这里,新农都市场、港区、智慧冷链物流基地、保税仓、东方粮食电商产业园等项目加速集聚,已成为衢江区服务业发展的排头兵。业内人士称,正是这些区块业态的集聚,“四港融合”综合性平台、衢州陆港现代物流中心、浙西航空物流枢纽等一批引领性项目的谋划和引进将变得顺理成章、未来可期,衢江高站位、大格局、大空间的意识,正拉近现实与未来的距离。
区委主要负责人说,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衢江区将进一步强化项目为王、市区一体的意识,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投资、项目建设的高分答卷,助推高质量发展。
采访手记
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都有故事,在衢江如火如荼的项目建设工地上,我们看到每朵花每片叶的竭尽所能成就万象更新。
衢江是座新城,一度有县无城,工业基础薄弱。在市区两级工业发展布局调整后,衢江人在既定的事实面前,及时转换思路,以高站位的谋划、高质量的招商、高效率的推进,书写“五城”建设新篇章。
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是不露声色的蓄力。衢江项目推进之高效,源于每一个环节的全力以赴。征迁时,衢江人爱说,攻下难关便是最自豪的事;谈到营商环境,衢江人说:“我,就是衢江”……每一个时刻把发展装进大脑、把服务记在心间的衢江人,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见人见物见精神,塑形塑魂塑合力。作为“改革先锋”谢高华的故乡,衢江正用行动让前人留下的精神深深根植。相信,在塔吊高耸林立中,鲜衣怒马少年时的衢江新城,区域价值也将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