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文物报》刊登文章《衢江打造姑蔑古国考古遗址公园 擦亮姑蔑文化“金名片”》,详细介绍了衢江区姑蔑古国考古发掘、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工作。作为衢江区乃至衢州市的文化地标,姑蔑古国考古遗址公园究竟蕴含了怎样的历史魅力?未来将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生活体验?现全文转载,以飨读者。
伴随姑蔑古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位处金衢盆地的神秘古国“姑蔑”正准备回到世人面前。
2017年,衢江区云溪乡发现一处西周时期土墩墓群,经考古学家认定,极有可能是史书中记载寥寥的“姑蔑国”之所在。为掀开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进程的这一角,同时让厚重的历史底蕴为当地发展注入新活力,衢江区各级相关部门围绕该项考古成果的深化、活化和转化展开一系列实践。如今,姑蔑文化的“金名片”正在衢江之畔越擦越亮。
百越考古的重要突破
2018至202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衢江区文物保护所对衢江土墩墓群庙山尖墓和孟江村1~3号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4座大型土墩墓均保存较好,具有熟土堆筑浅坑、熟土堆筑深坑等不同墓葬形式;多座铺有明显碳层的长条形人字形木椁,具备三重石框四级土台的土墩墓结构,出土大量青铜车马器、玉石器、原始瓷器等随葬品。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张森表示,这些材料全面反映了浙西地区西周时期的物质文化面貌,对于补充南方地区先秦考古学年代框架,研究土墩墓的营建方式,探索吴越地区丧葬习俗及精神文明,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据介绍,衢江土墩墓群位于浙、闽、赣、皖南交界地带,是研究周边文化交流、传播、融合的关键节点,可以为探讨百越文化的起源、发展、流变及传播提供新思路,一定程度上揭示百越地区融入中华文明的历程。
为扎实推进衢江土墩墓群的考古发掘工作,充分认识、发挥其价值,衢江区政府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紧密联系,合作成立了集出土文物存储、提取、修复、研究、展示,考古资料汇总,后备人才培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浙西考古工作站,并邀请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院士担任衢江姑蔑文化探源研究工作总顾问。截至目前,姑蔑文化相关专家研讨会已在衢江举办3次,国内外近百名专家受邀实地考察衢江土墩墓群,留下了建议意见。在各方通力配合下,掩藏千年的文化在新时代长出了传承的枝芽。
稳步建设的文化地标
2022年初,衢江姑蔑文化被列入浙江省首批100个“浙江文化标识”培育名单。衢江区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姑蔑古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姑蔑遗址公园考古工作专班,并科学制定了“1个定位、4个目标、3大任务、5大赋能”的1435工作体系,以清单形式做实做细近期目标。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衢江土墩墓群的活化利用有了清晰的规划路径。
按照城市中央公园建设标准,衢江区政府委托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省古建筑研究院编制《一园三岛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衢江西周姑蔑古国遗址公园概念性规划》,意图将衢江土墩墓群区域打造成为具有衢江辨识度的文化地标。规划中的衢江西周姑蔑遗址公园突出人文与自然相交融的特色,有望成为“衢州有礼”诗画风光带衢江区段上亮眼的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遗址公园中功能性最为突出的场馆,姑蔑古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方案依托中国建筑学会的权威学术平台和专业资源在全球范围征集,经过3轮会议、15位业内顶尖专家学者的专业评审确定。博物馆建筑设计以出土的玉器为意象,呈圆环形,从高处俯瞰,宛如出土的玉器散落于草坡之上,与附近的山水、古城、墓葬、村落与新城和谐共存、相互映衬,兼具美感与实用性。
愈发响亮的姑蔑IP
为扩大姑蔑文化影响力,让更多人知晓、了解这段失落千年的历史,在有序推进姑蔑古国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同时,衢江区政府有意识地将IP培育前置,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西周姑蔑文化”为主题的采风创作活动。包括歌曲、小说、诗歌等形式在内的20余项创作成果和40余幅绘画作品由此涌现。其中,古风歌曲《问古》获得浙江省第二届原创流行歌曲大赛金奖和“光南故里 音乐盛典”第二届长三角原创流行歌曲大赛银奖,文学作品《妙山尖下棠荫流芳》等在各级专栏刊登。与此同时,故宫博物院设计团队受邀结合古今对话理念完成了姑蔑文化吉祥物“太空人”姑小蔑的设计。目前,该吉祥物形象已纳入当地各类景观小品和公益广告,使姑蔑文化进一步融入百姓生活。
在科普层面,衢江区政府积极推动出土文物走出衢江,衢江土墩墓群出土的原始瓷器、印纹硬陶器、玉器等文物参与了诸暨、金华、及浙江省博物馆的多项临展活动,为大众了解姑蔑文化打开了窗口。而优质报道内容也在进一步提升姑蔑文化的传播效果。截至目前,各级媒体刊发姑蔑主题报道已达100余条。央视10套分上下两集解读“衢州西周土墩墓群考古发掘”新发现,播出时长84分钟。央视新闻频道播出专题节目“浙江衢江西周高等级土墩墓群:或证实古代姑蔑古国真实存在”,被凤凰网、环球网等媒体转载。姑蔑文化的魅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人了解这段中华文明发展历程,并因此走近衢江。
来源丨中国文物报
图片丨文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