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版

兴水利 筑水网 谋幸福 促共富

衢江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2023年,衢江区水利局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厅区战略合作内容,落实落细具体工作方案和任务指标,助推衢江水利高质量发展,获评省水利厅2023年度市县水利综合考核优秀等次,位列全省19名,及衢州市水利局2023年度水利综合考核优秀等次,位列全市第2名。

率先建设全域幸福河湖

衢江区积极响应上级部署,以流域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提升为目标,以安全保障、生态健康、美丽宜居、智慧管护、富民惠民五大建设任务为重点,整体性推进全域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建设高品质衢江区“幸福河湖网”体系。

召开总河长会议暨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创建动员会,高位部署衢江区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创建工作,并以总河长令形式发布《衢江区创建全域幸福河湖示范区行动方案》。成功完成浙江省第二批幸福河湖建设试点县创建,编制并发布了衢江区全域幸福河湖建设规划,共谋划项目45个,总投资达362.75亿元。并成功争取2024年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编制《全域幸福河湖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衢江区着重打造上下山溪、芝溪等流域滨水产业带,至2023年底,共计建成11条省级美丽河湖(建设期内5条)、14个水美乡镇(建设期内9个),水美乡镇建设率达到63.63%,建成252个亲水圈(建设期内93个),亲水圈覆盖率达到90.32%,完成投资3.06亿元,吸引或带动周边滨水产业带产值达到20.74亿元。

加快推进水网重大工程

编制《衢江区水网规划》,谋划衢江水网“纲、目、结”,承接省市水网,即以“一江、两港、六溪”九大水系为基础,以“三纵三横”六条跨流域水资源配置通道为骨干,构建形成衢江水网的“纲”,以区域性河网水系为基础,通过区域水资源配置通道、河湖水系连通以及城乡供水管道等联网、补网、强链,织密衢江水网的“目”,以“七源”“多仓”等重要水流调工程为“结”,提升水网的调蓄与调控能力。《衢江水网规划》已于2023年12月完成批复。

启动衢江区罗樟源水库建设工程。衢江区罗樟源水库工程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改善水生态环境、发电,兼顾工业供水备用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该水库总投资28.56亿元、总库容5733万立方米。罗樟源水库工程前期从项目建议书受理到省政府发布禁建通告仅用时5个月时间,创造了衢州市大中型水库建设审批的新速度。10月底召开移民实物调查动员大会,仅3周时间顺利完成,签字确认率达98.5%,已完成调查结果三榜公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同步推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争取4月完成可研批复,为项目2024年内开工夯实基础。

推进衢江区焦坑水库建设工程。焦坑水库位于上方镇龙祥村境内,水库总库容320万立方米,以供水、灌溉为主,年供水量545万立方米,总投资3亿元。2024年2月29日已召开初步设计审查会,计划争取专项债资金后启动实施。焦坑水库建成后可提供供水量720万立方米/年,为上方水厂提供饮用水水源保障;枯水期焦坑溪减脱水现象能得以大大改善,为下游两岸农田6000亩提供稳定的灌溉用水保障。

实施山塘水库改扩建工程。2023年实施17座山塘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940万元,于2023年6月全部完工验收。2024年计划实施14座山塘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760万元,计划8月底前全部完成。2023年实施7座水库改扩建工程,总投资2800万元,3座水库已完工。2024年实施6座水库改扩建工程,总投资1110万元,目前正在开展施工准备工作。

打造灌区现代化改造样板

衢江区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实施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实施乌引、铜山源等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新建罗樟源水库灌区,进一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富,保障粮食安全。

新建罗樟源水库灌区工程。以现代化灌区为目标,拟新建罗樟源水库重点中型灌区,该灌区范围为上山溪、下山溪下游、乌引东干渠以南,预期灌溉面积从3.25万亩扩大为5.31万亩。灌区布设管道总长120多千米,计划投资3.8亿元。现状水田和可造地的灌溉保障率从不足70%提高到90%,新增园地和旱地灌溉面积2.52万亩,通过灌溉管网连通16座小型水库山塘,水量调蓄和服务社会经济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目前已完成灌区规划及方案编制,2024年计划完成可研批复,深化初设文本。

实施桃枝堰灌区数字化节水智控项目。推进灌区现代化、数字化、智慧化建设,围绕桃枝堰主干渠建设数字化节水智控建设项目。主要针对桃枝堰灌区6大分水口、3#支渠控制灌溉农田用水开展智控节水建设,选取东湖畈村田块作为项目样点田块,该区块灌溉面积约600亩,力争将桃枝堰灌区打造成数字化节水智控灌区样板,实现传统灌溉方式向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的跨越。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完工验收。

2024年2月18日,衢江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工作被省水利厅评复核审定优秀的县。区水利局落实技术支撑单位,投入资金9万元,选择1处中型灌区(桃枝堰灌区)、2处小型灌区(官塘畈灌区、上湾机埠灌区)共渠首计量点3个、典型田块10个,开展系数测算。

推进山洪灾害系统治理

山洪灾害系统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民生福祉。防治山洪,减少人员伤亡,是防灾减灾的中心任务之一。数字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是其必由之路,必须运用数字化技术、思维、认知,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山洪灾害防治赋能、提质、增效。

衢江区以实现山洪灾害“灾害可视、监测可预、隐患可防、风险可控”为目标,聚焦山洪灾害防御薄弱环节,全力推进山洪灾害系统治理。在全省率先完成数字孪生小流域山洪灾害“四预”能力建设项目(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能力提升项目)招标工作,总投资518万元,已通过试点项目区级验收。衢江区铜山源小流域山洪灾害防洪能力提升项目在2023年全省水旱灾害防御培训班上做山洪“四预”试点类项目典型发言,属全省唯一。

实施小流域山洪灾害综合防治试点项目。以强化流域山洪灾害防御“四预”能力提升为目标,编制完成《衢州市衢江区铜山源小流域山洪灾害综合防治方案》。通过《方案》研究,以逐步消除流域内山洪灾害高风险区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为目的,推动构建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小流域山洪灾害综合防御体系,全力防范化解山洪灾害风险。

加快推进水利感知体系建设。为加快推动全省水利数字化改革,构建“浙江水利大脑”智能化感知底座,为浙里“九龙联动治水”重大应用提供数据支撑,为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注入水文力量,完成衢江安仁铺站、铜山源站、乌溪江站、芝溪高家镇站、黄坛口水库库下站5处重要河道流量站建设,开展樟潭、芝溪水文站现代化提升改造。

深化农村水利工程管理

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统筹推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健全建管用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推动河长制工作走深走实。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以“河长在线”系统为抓手,聚焦河道内“乱堆、乱采、乱占、乱建”等突出问题,2023年4月通过自主巡河、公众投诉的途径累计发现垃圾乱堆乱放、违规占用水域、排口堵塞等方面问题136个,目前已完成115个问题整改。

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化全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四项机制,落实“八个一”措施,2023年已完成34座机埠、2座堰坝、2座水闸等提升改造。衢江区杨家突村入选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五个一百”创建活动改革示范村优秀典型案例。衢江区被评为全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绩效评价优秀县。

深入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创建。持续深入开展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工作,形成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2023年东边垅山塘、安仁水库、衢江区樟潭2号泵站、樟潭防洪堤等工程被评为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市级精品工程。衢江区芝溪流域综合治理二期工程(莲花段)施工标被评为衢州市水利建设安全文明标化工地。

完成全省首宗水权交易。衢江区沈家水务有限公司因多家企业产能提升,用水量大幅增长,核定水量满足不了企业生产需求,用水面临超出年度许可水量问题。经区水利局多方协调,在全国水权交易平台鉴证交易,衢江区沈家水务有限公司以15万元的总价获得了衢州绿发水务有限公司出让的300万方水资源使用权。

衢江区水利局将持续聚焦率先建设全域幸福河湖、加快推进水网重大工程、打造灌区现代化改造样板、推进山洪灾害系统治理、深化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等合作内容继续发力,加快推进一批水利重点工程建设,让水资源空间配置更加均衡,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基本消除防洪薄弱环节,夯实农业生产根基,培育水利人才队伍,为深化“五城”建设,打造“青年衢江”,高质量谱写“八八战略”衢江实践新篇章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区水利局

2024-03-22 兴水利 筑水网 谋幸福 促共富 16 16 今日衢江 content_440149.html 1 3 衢江区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