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周万 张丽莹 通讯员 崔可风) 坐落在衢江区岭洋乡梅溪旁的鱼山村犹如深山明珠,是许多在外游子的家乡。民国时期知名的农民书法家柴汝梅就来自这里。
9日5日,鱼山村村书记柴良丰欣喜相告,作为市区两级书法村,鱼山村今年正在争创省级书法村。
小小鱼山村,有何实力底蕴争创省级书法村?记者走进鱼山村一探究竟。
鱼山村建村近800年,村中老屋依山而建,老屋门楣、窗棂、墙上、灶头,随处可见“吟风”“读月”“春满庭园”等字样,这些墨迹均出自柴汝梅之手。
柴汝梅是一位归隐书法家,曾获浙江省农民书法家一等奖。他年少离家,在外求学,任教衢州一中;中年归家,沉浸于翰墨书香,放下锄头拿笔头。他把毛笔字写在村民需要的地方,箩筐里,他把诗书鱼山的印记镌刻在家书里、堂柱上。
柴汝梅去世多年,诗书鱼山的传统仍在延续。在柴汝梅影响下,村里男女老少都爱练毛笔字,许多村民放下锄头拿笔头,忙完地里活,就回家中挥毫泼墨。
如今,崇本堂是山村人的文化家园,是村民练字、晚辈学习书法的好地方。
毕全林作为柴汝梅的关门弟子,因书法结缘,虽与师傅相差60岁,同吃同住,亦师亦友。
“他写了很多的诗,他诗写得很好,最早以前他是一中的老师,他一直是当老师。”柴汝梅关门弟子毕全林说。
山里人耕读传家,文墨芳华。从明清到现在,小山村走出许多知名人物,各行各业都有鱼山村人的身影,尤其是书法领域人才辈出。
区书法协会主席邱伟芬老家就在鱼山村,她通过书法作品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送进寻常百姓家。同村的柴雨戈从小耳读目染,在青少年书法现场赛获一等奖。以柴雨戈为代表的第四代村民,正在传承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