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家家户户的窗前门边,都出现了一抹抹亮丽的红色,图案各异、栩栩如生,每一根线条都在诉说着新年里的生动故事。花鸟鱼虫皆入画,山川风月尽成章,镂空的红纸,承载着家家户户对新年的祝福与期盼。
剪纸,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北朝时期便已出现了精湛的技艺,从隋唐时期大放异彩,在明清时期走向鼎盛,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因其材料易得、不限场地、适应面广,也是最普及的民间艺术之一。
红色,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和喜庆,因此剪纸通常使用红色或彩色的纸张,通过折叠、阴刻、阳刻等技法,勾勒出惟妙惟肖的图案,人们借托这一方红纸,祈求着丰衣足食、健康长寿、万事如意……一剪一刻间,时光在纷飞的纸屑中流转;一折一转中,岁月在匠人的指尖生长。
又是一年新春时节,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廿里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市级文化特派员王金娣剪了不少窗花送给村民们,一张张精美纤巧的窗花让大家爱不释手,纷纷表示要装饰在家中,寓意来年福气盈门。
从2016年开始,王金娣便在镇中的农家书屋给村中妇女、老人、儿童等传授剪纸技术,还时常走进社区、学校,让更多人了解剪纸艺术。廿里镇也开办了剪纸培训学校,每年都要举办几十场剪纸培训。同时还在21个村举办剪纸培训班,并在各村建立起剪纸社团。几年下来已经培训学员800多人。在一代接一代传承人的努力下,衢江区廿里镇剪纸艺术不断继承发扬,已然形成一道独特民俗风景。
窗花、门笺、墙花、喜花……每一份剪纸,都搭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剪纸之美,美在表也美在骨,更美在其承载了千年来人们的审美意趣和美好愿景。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千剪不断,镂月裁云。一窗美景,一方天地,新春贺岁,红纸传情。
陈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