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衢江区探索非遗领域统战工作新路径

近年来,衢江区坚持以“文化认同”为纽带,以“资源赋能”为抓手,以“衢江记忆·同心荟”为载体,构建“统战部强化统筹、同心荟搭建平台、新联会激活主体”的协同机制,实现“非遗传承有温度、社团组织有力度、统战工作有深度”的新格局。

凝聚思想共识

让非遗人群守住初心

“全区现有非遗传承人159人,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独特资源。”衢江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说。为更好地凝聚非遗传承人的共识,衢江区积极创设“三师引领制”,即思想导师(党建指导员)+技艺宗师(非遗大师)+创业军师(企业家),通过开设“非遗课堂”、发布同心研学路线、实施新生代传承人培育工程等形式,让非遗文化成为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6场,参与人数1100余人次。

优化阵地建设

让非遗文化鲜活起来

“周末,很多家长会带着小朋友过来体验非遗文化,一部分孩子因此喜欢上了非遗,也有一些手工制作者专门来这学习技艺。”“衢江记忆·同心荟”负责人介绍。2024年以来,依托衢江非遗馆优势资源,布点打造了“衢江记忆·同心荟”,既为非遗传承人提供创作、展示、交流的平台,又全方位展示非遗文化魅力。

按照“一月一主题”,“衢江记忆·同心荟”整合非遗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资源,制定月度活动计划,不断增加非遗文化的曝光度和影响力。2024年10月,联合团区委邀请200余名两岸街舞青年走进“衢江记忆·同心荟”,让他们切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截至目前,“同心荟”累计吸引2000余人次打卡。

突出传承传播

让非遗项目走出本土

如何发挥统战部门的统筹优势,让非遗文化传播得更深、更远?衢江区委统战部组织非遗传承人参与编写《旺仔板龙》《茶灯古韵》等校本乡土教材,助力非遗文化的薪火传承。目前,全区已有6所小学开设传统戏剧、民俗等非遗课程,并邀请非遗传承人定期授课。

此外,衢江区还借助品牌赛事开展非遗潮玩系列活动,将非遗项目转化为青年群体可参与、可消费、可传播的潮流生活方式。同时,组织网络代表人士开展线上直播,将非遗文化推向全国乃至世界。2024年,共有30余个非遗项目融入到各类赛事活动,通过“线下活动+线上直播”吸引2200余万人次。

探索产业融合

让非遗传承焕发生机

非遗代表了一个地方特色,只有活态传承,才能让旅游、产业也跟着推出去。为此,衢江区委统战部联合工商联、文旅等多个职能部门,开展“亲清茶叙”非遗文化传承人专场座谈活动,制定“非遗赋能·跨界融合”计划,探索非遗与旅游、研学等产业的融合,通过“非遗+”引流,提振“文旅+”新消费。如,杜泽老街依托各类非遗小吃、非遗体验等资源,形成非遗特色产业链,2024年吸引游客30余万人次。

衢江区委统战部

2025-04-18 16 16 今日衢江 content_544881.html 1 3 衢江区探索非遗领域统战工作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