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刊发《衢州衢江:“瘦身鱼”托起村民“共富梦”》一文,报道了衢江区太真乡持续做精做强特色产业,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打造 “四好清水鱼” 品牌,以农产品创新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清晨,在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太真乡银坑村,薄雾还未散尽,苦竹坞山脚已跃动粼粼波光。
54个直径4米的镀锌板帆布鱼池如银盘镶嵌,在钢结构大棚下折射出微蓝光影;山泉水汩汩流淌进池中,青黑色的胖头鱼在水中摆尾游弋——这里是衢州的生态农业企业打造的“水上健身房”,通过独创的循环吊水养殖模式,让每尾鱼在激流中“瘦身健体”,淬炼出紧致弹嫩的口感。
“去年,这里已经有50多万公斤‘衢鱼’沿着杭新景高速,‘游’进了杭州等地的餐桌。现在,太真清水鱼经常供不应求。”太真乡党委书记陈露介绍。
太真乡地处衢北深山,地域面积50平方公里,而耕地仅有600余亩。“当时吸引我的,一是这里山好水好,空气质量佳,银坑村是铜山溪上游一级水源地;第二个就是这里距离杭新景高速公路仅7公里,区位优势明显。”站在二期大棚前,企业负责人蔡卫平如数家珍地介绍。
蔡卫平是衢州市龙游县溪口镇人,“年纪大了,就想回家发展。”蔡卫平瞄准了清水鱼养殖这个行当。
2018年,中化蓝天集团与银坑村开展结对帮扶,通过摸底调查,并邀请浙江农林大学设计院专家团队,为银坑村做了详细的产业发展规划,最终定下要发展清水鱼项目。
近年来,太真乡坚持全域旅游发展定位,提出要依托杭新景高速公路太真互通口等,主动融入杭州、上海城市圈,全力建设衢北生态旅游大花园。
“从项目落地太真开始,不仅为村集体增收,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银坑村党支部书记管岳仁满怀期待地表示,随着鱼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完成以及太真清水鱼品牌的推广,能更好地带动农旅融合、村民增收。
陈露表示,接下来,太真乡将持续做精做强“一山一洞一馆一院一鱼街一美食”特色产业,构建“企业+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帮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该乡也将打造“好山、好水、好景、好鱼”的“四好清水鱼”品牌,以农产品创新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