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山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助力街乡“零距离”

本报讯(记者 杜媛媛)“胡叔,你的餐到了,今天有鸡肉、炒蛋、青菜。”1月9日中午11点,送餐员开着“爱心助餐车”将爱心餐送到后山送餐服务点,老人胡有功像往常一样从送餐员的手中接过热气腾腾的饭菜。

胡有功是从崇头镇叶垟村搬迁到凤凰山街道后山村的老人,搬迁到街道后,出现爱心餐配送“断档”。为了破解“人户分离”问题,云和实行按居住地配送,满足进城居民就近用餐需求。一辆辆“爱心助餐车”就这样打破“街乡”限制,将饭菜送到老人家门口,成为山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崇头镇沙铺村还试点推行“以菜换餐”服务,在“爱心助餐车”基本服务外,增设送药、理发、代购(邮)、政策宣传等服务。截至目前,云和共配置送餐车16辆,建设老年食堂18个、送餐服务点34个、银发助餐点5个,实现全县助餐20万人次,覆盖率达75%以上。

近年来,云和持续完善山区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偏远山区流动公共服务的集成化、精准化、均衡化水平,推动实现政府有为、群众有感。除了“爱心助餐车”、流动供销致富车、智慧流动医院,邮车也成了连接“街乡”的纽带。云和通过整合7大类75辆车服务资源,跨部门集成打造“流动便民共富车”,打响“云善共富车”品牌,并创新“招手即停 爱心助行”“扁担服务”“城乡共享 暖心助餐”等服务举措,构建形成“1+5+N”公共服务运行体系,推动服务资源应整尽整、服务范围应拓尽拓、服务功能应配尽配,服务触角从行政村全覆盖延伸到自然村。

“大妈,您的快递到了,请签收一下。”在崇头镇张家地村,邮政驾驶员梅俊勇通过客货邮乡村服务体系,将偏远乡村老人的快递送到老人手中。近期,云和深入推进“客货邮”“供销邮”等服务功能融合,构建“客货邮”县乡村服务体系,打造县级供配中心1个、乡镇综合服务站4个、村级物流服务点6个,全域布局村级快递服务点,实现“村村有快递网点、村村有快递服务”。

“偏远乡村除了快递收取不便,公共交通体系也很薄弱。”县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说,面对这些问题,相关部门积极完善公交站点(站牌)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调整运行班次、线路走向,适当延伸至人口集聚的自然村,提升城乡客运经营标准化、规范化服务能力。在城乡公交覆盖不足的区域,云和还通过“康庄小巴”提供定点、不定线的公交拼车出行服务,保障更多山区群众便利出行。2024年,全县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到72%。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云和还积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统筹推进县域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需求端通过“96345”热线电话、网格员排摸上报等方式常态归集山区群众服务需求,供给端以“最小作战单元”应用为支撑,优化系统调配功能,强化信息对接和数据集成,实现“点单”“派单”式服务。

下一步,云和将持续深化“小县大城”后半篇文章,加快探索山区公共服务一体化供给方式和路径,推进流动系列车辆功能整合迭代,为山区群众提供更多可及可享的公共服务。

2025-01-10 15 15 今日云和 content_520607.html 1 3 山区公共服务一体化助力街乡“零距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