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新闻

凤凰山街道“村企合作”激发共富工坊“新动能”

本报讯(记者 林静 通讯员 柳萍萍)“44码的45元,45码的50元。”1月5日,在凤凰山街道新华社区的便民共富集市现场,凤凰山街道重河“共富工坊”工作人员正在销售云和宝凤棉鞋,吸引大量村民选购。

“重河‘共富工坊’由县宝凤棉鞋厂运营,将传承与创新紧密结合,以‘宝凤棉鞋’加工为特色,辅以木制玩具等其他手工业加工,将打造一个集传统手工艺制作、文化体验和旅游纪念品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共富工坊’。2024年,就近解决就业10余人,发放来料加工费近40万元。”凤凰山街道工作人员介绍道。

重河“共富工坊”只是凤凰山街道“村企合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凤凰山街道将“共富工坊”作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重要载体之一,秉持全域共富的思维,结合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以市场化机制深化共富工坊“集体做”改革,推进“村企民”利益深度链接,打造山区群众家门口的“增收路”和“服务站”。截至目前,凤凰山街道共有“共富工坊”12家,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

在凤凰山街道普光社区“和大姐”共富工坊里,8名工作人员正在加工蛇年大吉春节对联。“这段时间开始加工春节对联,可以一直做到过年,批发价6、7元一副,将通过电商等平台进行销售。”普光社区“和大姐”共富工坊负责人陈晓丽高兴地介绍说,这个“共富工坊”可以带动普光社区、新岭村等周边村(社区)的村民就业,2024年以来已发放来料加工费20多万元。

在强化村企联动过程中,凤凰山街道与当地木玩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盘活村(社区)闲置农房等资源,建立规范化“共富工坊”,由强村公司对接企业订单和群众就业需求,提供货源、管理、销售等来料加工全流程服务,实现企业、村集体、村民三方互利共赢。同时,统筹山海协作等资源,挖掘每个村特色化农业产业“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用工需求,探索以企业运营“共富工坊”,打造新岭村“畲桃里”农文旅融合式“共富工坊”、后山村“白鹤尖”农旅融合式“共富工坊”等特色“共富工坊”,推动乡村产业强链补链延链。

此外,凤凰山街道还深化建设共富学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基层党校积极构建“30分钟技能培训圈”,将来料加工、雪梨种植等技能培训课程下沉到全体党员和村一线,提升村民就业创业技能水平。

2025-01-10 15 15 今日云和 content_520610.html 1 3 凤凰山街道“村企合作”激发共富工坊“新动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