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叶益鹏)城区主干道路是城市经济命脉,更是民生“刚需”。就在近日,经白龙山片区全体征迁干部奋力攻坚,云和县新建南路道路延伸工程85.77亩土地的清表工作基本完成。建设区域内的居民房屋、农业设施用房、标准化菇棚全面完成拆除,十余口鱼塘陆续清塘,耕作层土壤有序剥离,全面打开了施工单位的作业面,进一步吹响了项目建设提速的“号角”。
突破进展的背后,是深度谋划与持续攻坚的深度结合。作为当前城区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南路道路延伸工程建成后,将连通杨柳河工业园区、云景生态产业园、程宅村与安溪畲族乡,系近年来云和推进建设的规模最大的城市道路项目。面对85.77亩的土地征收重任,工作组的首要任务就是统筹处理400平方米的房屋、10余口鱼塘、8150平方米的标准化菇棚及冷库,因此,精准施策制定解决方案就成了工作组面临的首道“必答题”。
“新建南路这些优质鱼塘,年均都有3至5万元的稳定收益,征收以后养殖户的生计成了问题,迁移鱼苗、提前卖鱼等迁移损失也很大,而且一些鱼塘建得比较好,我们的补偿政策差距比较大,因此做工作的难度非常高。”白龙山片区征迁干部刘斌以水产养殖为例解释道。为此,工作组特别采用了“政策刚性+沟通柔性”有效融合的推进模式,一方面积极对接县征收中心明确征收补偿判定标准,另一方面往返数十次入户恳谈,用脚步丈量民情,以数据阐明得失,让被征迁户对于“城市发展账”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同,并最终同意为发展“搬家”“让路”。
“征迁过程中,被征迁户最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修路是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支持’。”白龙山片区副召集人俞伟良感慨道。这种政民同心的默契,在征迁过程中处处可见。除了将政策算对算准外,征迁干部还为住房困难户对接临时过渡房,帮助解决好住房问题,为标准化菇棚内8个经营户协调解决搬迁腾空过程的各类问题,让民生工程真正做到温暖人心。
展望未来,新建南路道路延伸工程的落地将显著释放交通压力、优化营商环境,为周边企业输送货物、职工上下班、村民出行提供更大便利。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未来,全体征收干部将持续坚守岗位一线,积极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纠纷,畅通产业与民生的“致富路”“发展路”,助力云和产城融合发展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