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

省交院:知识战疫,助学助教

“谢谢老师发来的论文。”“这个群成立得太及时了,谢谢老师!”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学院16级本科班的翟同学在“交院文献传递微信群”发了一个小熊捧出红心的表情。微信页面的另一边,该院图书馆的抗疫数字资源服务小组的馆员们愉快地笑了。

疫情之下,“居家隔离”成为社会统一行动。学校延期开学,教师在家教研,学生在家学习。该院图书馆敏锐意识到知识战“疫”的使命责任,于1月31日成立抗疫数字资源服务小组,图书馆人一边“宅家”,一边投入到知识战疫的特殊战线中去。贴近师生、定制服务、介绍数字资源,全力助学助教,实践为读者服务的使命,助力全民防疫学习两不误。

推介系列数字资源,研讨制定开放方案

疫情防控开始之后,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学”的倡议。该馆敏锐地意识到应当抓住人们对在线资源的需求,助力教师在家备课、助力学生在家学习、助力公众在家进修。1月31日成立了“抗疫数字资源服务小组”,从2月2日开始,通过公众号“交院图书馆”和学校官微密集发布数字资源系列推介,内容包括在线教学培训资源合集、免费公共文献资源合集、学院教师在线教学平台合集、学校自建数字资源推介、合作单位免费数字资源(艺术类)推介等。截至3月2日,通过公众号发布的资源推介已有14期,计4000余人次阅读。

考虑防控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图书馆撰写编制了系列预案,筹划开学到疫情结束期间的分步开放、逐级推进的图书馆开放方式,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制度准备。

开展文献传递定制和委托借阅服务

疫情期间,针对毕业生“宅”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毕业论文撰写以及参考文献下载等问题,该馆及时开展了线上论文写作培训与文献传递服务,成立面向毕业生开设的“文献传递交流群”,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馆员为毕业生精心设计了《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等在线讲座,推送中文期刊等数据库的检索、使用方式。针对有特殊需求的毕业生,馆员专门开展了一对一的文献传递服务,从2月19日到3月4日,已有350人加入文献传递群,有130篇论文通过文献传递的方式输送给了学生。随着论文写作的逐渐深入和口碑传播,这一服务的受益人群会进一步扩大。

教师借阅纸质图书的需求和疫情期间入校人员控制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图书馆人“离馆不离岗”,服务前移,推出了“居家抗疫阅享美好”委托借书服务。教师提出需求,指定书目,由馆员代为入校入馆取书,统一放置在学校门岗,教师无须进校即可取走书籍,最大程度地做到了在遵守防疫校园安全保卫要求的同时为教师提供服务。

齐心协力,交院图信人同舟共济

“防疫”“业务”两手抓期间,该院图书信息中心涌现出一批先进群像。年轻馆员田花蔓身处重点疫区湖北,克服各种困难,落实文献咨询工作;研究馆员叶新明策划了“文献传递”服务,走在全省同行前列;青年馆员俞小芸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在陪女儿上网课、照顾年幼儿子的同时,挤出时间高效运维“交院图书馆”公众号;在防疫物品有限的情况下,支委俞国忠主动承担“委托借阅”的入校入馆工作;党员雷蕾、郑晓冬等为整合在线教学平台、搭建防疫专题网站而通宵鏖战……该院图信人在一丝不苟做好防疫的同时,创新服务方式,助教助学。

“我们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气度,在这个特殊的战场上,以文化知识为武器、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战疫到底,取得胜利。”该中心负责人表示。    

□通讯员 王雅平

2020-03-12 11 11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53523.html 1 3 省交院:知识战疫,助学助教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