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华大地,将亿万中国人卷入一场生死攸关的历史考验。作为教育防疫工作的一环,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留学生项目组扛起了职教抗“疫”这面旗,融疫情教育于高职国际汉语教学,传递中国力量、传播华夏精神,对“一带一路”留学生进行文化认同的价值塑造。
感受中国速度,彰显中华民族之韧性
为了构建特殊时期的空中课堂,该院留学生汉语项目组老师留心收集疫情案例,为留学生们准备了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的汉语课。以《HSK4标准教程》课程“科技与世界”单元为例,通过介绍生鲜网购、机器人配送、直播间购物、健康码等黑科技,让远在千里之外的留学生身临其境地感知“居家隔离,人民生活不受阻”的生活百态;通过展播“10天建成火神山”的中国奇迹,彰显我国基建实力,助推“一带一路”进一步友好发展。
展现大国担当,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场灾难将全世界人民牵动在一起。中国的硬核防疫,坚决遏制病毒向国际蔓延,赢得了世界有识之士的高度赞扬和国际助力。该院课程组老师将疫情资讯作为汉语学习的真实语料,兼顾中级汉语学习者的进阶需求,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融合。通过赏析中文疫情新曲《等风雨经过》,回顾上学期单元内容“阳光总在风雨后”,融情于景,深化学习感悟;通过识图描述“疫情防护六步走”,将技能线与文化线交织,引导学生操练语言,应用于当前真实语境;通过援引我国国际援助的案例,展现“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的中华传统美德,体现大国风范;通过布置祈福视频作业,共情共鸣,同心战“疫”,携手“一带一路”留学生面对共同的敌人。
“这次疫情促使我们对高职国际汉语教学传递的文化功能有了新的思考。唯有把握好汉语话语权主阵地,肩负国际舆论引导的使命,坚持汉语学习与中国文化传播不断线,才能更好地助力职业教育‘走出去’,在国际社会中播撒文化认同的种子。”该院留学生汉语项目组老师表示。
□通讯员 吕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