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的龙山枢纽站像往常一样有序又繁忙,车辆静静地停放在发车道上,乘客们有序地上车。9时许,枢纽站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这群人手牵手,步履缓慢。
“那边有水,咱们走这里。”16路车队队长钦红斌见状一边牵住带头这位“客人”的手一边说。
“你们就是我们的‘眼睛’啊!”这位“客人”停下来,反手握住钦红斌的手,拍了拍道。其他人也随即停住,赞许地点点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们眼盲心不盲。今天,我们几个代表大家伙向你们表示感谢来了。”
原来,这群“客人”都是盲人,说话的这位盲人名叫赵敏。她说,大家伙走进场站是为了感谢16路车队的师傅们,感谢他们四年多来乘车路上的关心与关怀。那这四年多发生了什么呢?一切要从四年前16路车队开始说起。
2015年6月,长兴16路车正式开通。该路车从长兴龙山枢纽站开往水木花都公交枢纽站,中间经过近20个站点。
6:30,16路车队的驾驶员刘洪生开出了当天的第一班车。
“7:00,在新城丽景站点上了三四个‘特殊’乘客,他们一个紧接着一个,小心翼翼地上车,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仔细观察发现,他们都是盲人。”刘师傅没有说太多,只是让他们坐在离驾驶位置最近的地方,可以及时照顾到他们的需求。
车子开到浙水阳光站后,刘师傅引导着他们下车,看着他们被接送人员接走了,他提着的心才放了下来。“从新城丽景到浙水阳光,中间有15个站,每次停下车都通过反光镜看看这些盲人乘客是否安好,通过询问,我得知这些盲人乘客每天都会乘坐这趟公交,到浙水阳关站点附近的推拿馆工作。”刘师傅说,他就把这事儿放在了心上,也告知了同线路上的其他同事们,对这些特殊的乘客多进行一些照顾。
赵敏告诉记者,她坐这趟公交四年多了。四年来,16路司机师傅们用日复一日的细节坚持,让大家心里很温暖。“如果一次两次的关心或许只是偶然,但是16路车队一如既往的坚持,才是最可贵的。”
“我们这些盲人每天乘坐的点都是固定的,一般4点半都会等在公交站。有一天,我们出门晚了几分钟,以为赶不上了,可是在马路对面就看到公交车还停着,我们想要跑过去,驾驶员就在向我们喊,不着急,你们慢慢来。”赵敏告诉记者,虽然不知道驾驶员在那里等了几分钟,但有时候大家也会听到一些乘客的抱怨;遇到驾驶周边位置坐满,师傅们还会耐心劝坐……“平时,我们嘴上不说,但心里都知道。”
“虽然到下车的点会有人接我们,但有几次也会晚到。每当这时候,16路的司机师傅就会走出驾驶室,一一扶我们下车,把我们安置在公交站比较安全的地方,并细心交代我们不要乱走后才会开车离开。”赵敏说。
“四年来,我们16路8名驾驶员之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16路车队队长钦红斌告诉记者,大家都会上车一问下车一叮嘱。“问的是今天有人来接送吗?叮嘱的是有人来接,下车也要注意安全;把公交车准点停放在盲人乘客跟前,方便他们上下车;没人来接时要把他们扶到安全位置;看到她们还在路上,宁愿多等一分钟……这些盲人乘客看不见世界的五彩斑斓,但我们也想给他们一些阳光,起码在他们的上下班路上,我们可以做他们的眼睛。”
□记者 袁梦南 通讯员 邱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