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聚焦

风起云涌立潮头 奋楫扬帆行致远

——湖州内河水运打造“创业良港”“生态绿港”“服务强港”进阶纪实

“连续四年蝉联内河水运亿吨大港”“内河集装箱吞吐量挺进55万标箱”“百亿级铁公水物流园区落户”“船舶生活污水柜超前完成全省总量44%的安装任务”“内河水上服务区入围全省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新闻行动十大亮点”……在抵御了新冠病毒侵扰、顶住了最长汛期压力、经历了管理体制改革之后,在“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尾之际,湖州水运依然用实力收获了精彩。

一串串的成绩,既是源自于湖州作为滨湖城市、江南水乡、枢纽要害对于地方水运经济发展的持续秉承和开拓奋进,更是成就于湖州作为全国首个“内河水运转型发展示范区”对于转型之路的独到理解和大胆探索。2020年以来,湖州港航以建设水上“重要窗口”为己任,主动融入国家省市重大战略,以大投资扩水运之容,以新科技护生态之航,以大提升拓服务之道,“创业良港”“生态绿港”“服务强港”的形象进一步得以呈现。

种梧桐引凤凰,打造“创业良港”

今年4月,湖州市顺利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港集团)达成合作意向,将共同合作开发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上港集团是上海港公共码头运营商,也是全国首家整体上市的港口股份制企业。旗下的洋山港四期是全球单体最大的全自动化码头,也是全球综合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码头。

湖州水运魅力何在,能吸引码头“豪门”上港集团入驻?答案除了湖州优渥的地理位置,便是优良的发展基础和良好的创业环境。

近年来,湖州市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依托长湖申线、京杭运河集装箱运输主通道,大力发展河海联运,先后建成运行了安吉上港、长兴捷通、德清德泰等专业集装箱码头。现已通达全球2700多个港口和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的55个国家有贸易往来。

家门口要“出海”,则必须实现港口、海洋、内陆的有效连接,这离不开四通八达的内河水运网。为此,湖州港航着力构建高等级航道,协同推进京杭运河三级航道整治工程、长湖申线航道西延工程、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建成等级航道725公里;布局全域化港口,“十三五”期间投资超17亿元,打造形成了以湖州港为核心,以吴兴区、南浔区、南太湖、长兴县、德清县、安吉县六大港区为辅助的“一港六区”布局;推进运力集约化发展,大力实施船舶改造,持续优化运力结构,推广应用标准化船型,发展集装箱等特种船舶。目前,全市共有营运船舶3932艘,单船平均吨位由“十二五”期间的331.6载重吨提升至目前的567.7载重吨,居全省内河首位。

走进长湖申线经济活力带的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和仓储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今后这里将是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在长三角地区的枢纽连接点,也是湖州临港产业发展核心。据介绍,电商巨头“唯品会”也看中铁公水多式联运优势,占地1000亩的仓储基地建在该物流园区内。

因港而生,临港而兴。湖州临港产业也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化转变。仅长湖申线湖州段沿岸就聚集了南浔区的实木地板、吴兴区的金属新材、长兴县的新型建材三大百亿级临港产业。

在该领域,湖州率全省之先编制实施《湖州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湖州铁公水综合物流园区为临港产业发展核心,以长湖申线、京杭运河为临港经济活力带,加快水运经济向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协调发展转型,大力构建“一芯、两带、多组团”的临港产业新格局,初步形成内河水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融合发展新模式。

据悉,今年湖州港1-11月集装箱河海联运量49.29万标箱,同比增长4.3%,继续领跑全省内河。

赋予水运新内涵,打造“生态绿港”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生态”成为湖州发展前行中最为亮丽的颜色。

在长兴小浦的湖州南方物流码头处,只见装船机将水泥熟料送入船舱,水泥熟料来自于后方直径60米的大型筒仓,通过地下通道进入装船机。从仓储区出来,输送带继续向前延伸,跨过航道、沿着公路、穿过山体向前延绵,将20余公里外生产区的水泥熟料一路密闭输送至码头。这条22公里的“空中运输走廊”穿越群山、航道,通过码头与货运船舶无缝衔接形成“空水联运”模式,促进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在长湖申线航道湖州城东水上服务区码头,“浙安吉1261”号船老大阳福四打开App,对着污水接收智能装置上的二维码一扫,水泵随即启动,污水很快就被输送到岸上的处置点。与此同时,港航部门智慧海事系统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船舶的排污信息。不到10分钟,船上的生活污水全部抽上了岸。据了解,这套智能排放上岸系统由“船e行”App扫码智能排放上岸系统和港口码头船舶污水接收智能装置组成,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物联网等技术,可将船舶的排污时间、排污地点(港口码头)、排污量等数据实时传送到智慧海事系统中,实现在线监管。截至2020年9月1日,全市100至400总吨船舶加装生活污水储存柜和北斗智能污水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安装2670艘,提前完成三年目标任务,占全省安装改造总量的44.6%,位居首位。所有安装智能污水柜的船舶,都免费加装“北斗物联装置”。

今年以来,湖州继续加快绿色水运体系建设,推进船舶防污染工作,全面完成了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建设任务。狠抓港口建设整治,深化岸线资源整合,先后建成一批公用码头项目,港口布局得到不断优化。同时,全市港航部门携手企业也狠抓污染防治,积极推进港口岸电建设,截至11月底,湖州市本年度共建成岸电桩30套(累计建成381套,其中智能共享岸电桩225套),并在服务区内实现智能岸电全覆盖。时至今日,以油发电,噪音阵阵、黑烟四散的情况,在湖州主要靠泊点已经难觅踪迹。

而航道的建设同样事关生态。近年来,湖州港航部门在推进京杭运河浙江段三级航道整治工程和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工程过程中,积极推进工程建材“陆改水”低碳运输方式的大范围应用,将能耗降低了85%左右,还省去了“与岸协商、修建便道”的麻烦。同时,还在全省内河水运工程中率先大范围使用了U型钢板桩,单单这项创新就节约用地达300亩左右,把施工作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也赢得了沿岸各地方政府的积极点赞。

湖州的绿色水运发展激活了水乡的生态底色,赋予内河水运转型新的内涵。而今,湖州港航部门已将“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在航区感受美丽湖州”工作当做全域生态发展的座右铭。

想民之所想,打造“服务强港”

沐浴着冬日暖阳,邀上几位同行的“船老大”,坐在水上服务区的茶吧,看着窗外的美景,喝一杯清茶,这是船户们享受的惬意。而让船户们最享受的是港航部门知道他们想要什么。能够不出服务区完成必要补给,便是一种贴心舒适的“小幸福”。

眼下,正是广大船民集中办理船舶营运证与水路运输许可证的时间,在位于长湖申航线长兴吕山水上服务区内,船民们陆续前来办证。王益明是一名老船民,他说:“以往需要驱车半个小时赶到城区办证,如果坐公交那就需要花费更长时间了,搞不好,还得排队;现在上了码头,在服务区就能轻松办完所有事,也没有黄牛来干扰,真的是为我们节约了不少的时间和成本啊。”

原来,今年湖州港航部门进行公共服务区改造提升,把“政务帮办”的窗口搬到了岸边,零距离服务船民。水上服务区改造提升,不仅能提供办证服务,还有船舶停泊、船员超市、船员休息等20项服务功能。除了在软件上服务船民,湖州港航部门还拓展快递寄存、公共自行车、船舶配件、便利超市等服务。

为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全面提高船户的生活质量,作为全国内河水上服务区首创之地,今年湖州港航部门对全市的7座水上服务区进行改造提升,围绕“建立‘小区化’管理机制,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实行‘标准化’补给保障,拓展‘多元化’服务渠道”四大工作目标,通过八项提升行动,不断推高湖州市内河水上服务区服务水平。目前,湖州正承担着全国首个《内河水上服务区公共服务大提升指南》编制工作。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民之所想,政之所向。这点,湖州港航人一直没有停下脚步。继2017年创新推出船舶证书“多证联办”改革举措后,湖州港航部门又在2018年率先全国推出船舶证书“多证合一”改革试点。

在交通运输部的关注下,今年,湖州的试点终于得到了“重量级”的回应,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交通运输及政务服务主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电子证照互认事宜的通知》,明确自9月1日起内河船舶证书信息簿等证照纳入长三角地区交通运输首批互认的电子证照,今后不仅只需一本证照,而且连纸质的都不需要带了,三省一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只要亮出手机,扫一下电子证照的二维码,就能轻松认证,省时又省力。湖州港航人的这一创新正式从太湖之滨迈向了长三角。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湖州港航部门临危受命,以“三服务”为抓手,对内,率先推出保民生“通行证”,以专用识别方式,打通江苏、上海等地水上运输通道;对外,“量体裁衣”智助水运企业优化航线,确保内河集装箱运输产业在疫情高压和外贸波动中“化危为机”。双管齐下,实现湖州水运逆境中领跑。

□本版文字 袁梦南 施梁

□本版图片 由湖州市港航管理中心提供

2020-12-22 ——湖州内河水运打造“创业良港”“生态绿港”“服务强港”进阶纪实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72784.html 1 3 风起云涌立潮头 奋楫扬帆行致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