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从东海来,潮自温州起。“十三五”是温州港转型发展的黄金期,也是乘风破浪的奋进期。五年来,温州港不断缩小着蓝图与现实的距离,在港区发展规划、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港口产业培育、港城联动发展等方面阔步前行,推动港口吞吐量连年攀升,今年突破“百万标箱”大关。港口集疏运体系日趋完善,国际邮轮母港的名片走向了大洋彼岸。
新时期新作为,在交通强国建设、全省“四港”联动建设、温州市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等重大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温州港乘势而上,积极融入长三角港口群,充分发挥枢纽港的节点功能。随着港区迈向深蓝的步伐加快,温州港打造国家重要枢纽港的优势和潜力日益凸显。
立优势谋规划夯基础强支撑
一张大港蓝图绘到底
温州港作为连接长三角和海西区两大经济圈的前沿阵地,是省对台贸易的最前沿,温台沿海产业带的核心区,浙南闽东北最主要的出海口,也是浙江省大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如何找准港区发展定位,找到真正符合温州港自身发展之路,是温州市港航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温州港航”)一直以来探索的命题。
“十三五”期间,在全省港口一体化发展的大形势下,温州港航开展了多项港区规划调整课题研究,明确了“一主两辅多点”的发展定位,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一盘棋,港区发展举旗扬帆有了战略支撑。
经过多年来的潜心研究与科学规划,温州港经历了逐步蜕变的历程,从港区功能定位不清、业务模式单一到如今迈入多元化、信息化发展时代,港口纵深拓展,基本形成以乐清湾港区为综合性港区主战场、以状元岙港区、大小门港区为特色深水港区的总体发展格局。
近年来,状元岙港区、灵昆作业区、苍南港区霞关作业区规划调整和大小门岛港区总体规划相继获批,为承接温州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和调峰储运站项目、中广核浙江三澳核电厂项目、中石化灵昆油库项目、温州国际邮轮始发港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夯实了基础。通过科学布局港口功能,优化配置港口资源,温州港作为浙南闽北枢纽港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逐步释放。
港口规划定下了温州港发展的经纬,港口基础设施则是港区腾飞、港口发展的重要支撑。“十三五”以来,温州市以大力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完成水运固定资产投资43亿元,建成投用一批重大港航项目,港口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航能力持续增强,温州港开疆拓土的步伐越迈越宽。
一个个港口项目印证了温州港逐步发展壮大的足迹:乐清湾港区A区一期工程、乐清湾海螺水泥综合配套码头工程、乐清湾进港航道一期工程先后建成投用;温州港核心港区深水进港航道工程已正式开工;乐清湾港区C区一起工程、状元岙港区二期工程、中石化温州灵昆油库及配套工程项目、温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配套码头工程等项目加快推进,奠定了港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石。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来栖。随着港口承接能力不断增强,温州港临港产业集群雏形初显。截至2019年底,温州港共有生产用码头泊位199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20个,5万吨级及以上泊位6个,码头综合通过能力约7074万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116万TEU),旅客通过能力850万人,滚转汽车16万辆,温州港正阔步迈向东海时代。
聚焦多式联运 首破百万标箱
跨越蓝图与现实的距离
在乐清湾港区,大宗散杂货在这里集散,货物“下船”后,可沿乐清湾铁路走向市场广阔的内陆,海铁联运让港口发展跑得更快、更远。曾经,集疏运体系不畅一度成为制约温州港发展的瓶颈。“十三五”以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为港区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锚定“百万标箱,亿吨大港”的目标,温州港口物流体系建设进入了新一轮的规划布局中。
近年来,温州港着力构建综合物流运输发展新格局,物流衔接模式不断优化,港口物流运输实现提质增效。今年8月份,乐清湾铁路通车载着温州港跨入海铁联运时代,11月份,温州市又成立了“四港联动”发展联盟,以海港为龙头的“四港联动”建设势头正劲。目前,温州港正推进第四批国家级多式物流联运示范项目申报。
除集疏运体系等服务功能外,温州港口物流产业也在日益壮大。近年来,温州新引进瓯江智慧供应链物流项目、乐清湾南区乐科智慧供应链项目、乐清湾北区物流园项目,随着国家物流信息平台入驻、温州智慧交通建设深入,港口物流迎来转型升级,朝着智慧化、现代化、集约化方向发展。
令人振奋的是,温州港集装箱吞吐量今年12月份已突破百万标箱。一直以来,温州港将深耕自身实力作为发展之基,培育了港口发展的沃土。从港口物流发展、新航线开辟到政策利好因素刺激,温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强势增长背后有多重助力推动。今年7月份,温州开通了“温州-印尼”航线,为浙南闽北地区唯一直达印尼四大港口的航线。11月28日,温州港第六条外贸航线温州-海参崴快速航线顺利开通。目前,温州港已形成稳定的2条台湾航线、3条东南亚航线,且温州至宁波内支线服务航班密度已达每周8至10班,有力推动了温州外贸出口业务量的增长。
今年5月份,乐清湾港区A区一期工程口岸临时开放获批,温州港对外贸易窗口进一步扩大。另外,温州港今年突破原有货种相对单一的格局,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外贸散杂货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鹿城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政策优惠客观上刺激腹地货源向温州港集中,港口对周边的辐射能力持续增强。五年蓄力,一朝腾飞,温州港充分发挥出枢纽港的节点功能。
点亮城市岸线 盘活瓯越水乡
开启温州港水运新时代
“山光水色同天碧,恣意长帆在码头。”温州美丽航道建设为市民开启了全新的夜间水上体验,成为温州发展“月光经济”的重要着力点。瓯江、温瑞塘河两侧城市岸线腾笼换鸟,沿岸线布局水波、光影、青山与瓯越历史文化交汇,呈现了一场夜游盛宴。
“十三五”以来,温州港航充分发掘山水之乡和海洋优势,推动望江码头改造,深入调研邮轮母港规划、塘河“一环三线”打造,形成《温瑞塘河交旅融合发展调研》,并谋划楠溪江、瓯江、邮轮、近岸、海岛、水上运动等资源的互动开发,激活温州海岛、山水自然禀赋。
“塘河夜画”演绎着流光溢彩的瓯越人文故事,瓯江两岸恢弘的山体秀为游人带来了震撼的观赏体验。经过精心打造,温瑞塘河与瓯江两岸绚丽的夜景已成为时尚之都的一张名片。
在交旅融合上,温州国际邮轮港母港的品牌也在逐渐打响。自2018年状元岙国际邮轮码头开启首航以来,温州港航致力于将国际邮轮打造成温州一张新的城市名片,不断完善邮轮服务,开拓邮轮业务。状元岙国际邮轮港作为省内唯一常态化运营始发港,对福建、江西、安徽等周边地区旅客吸引力逐年提升,外地旅客占比稳步增长,旅客人数年平均增长率达33%。
拥抱碧水蓝天 擦亮港口新颜
走向绿色转型的温州港
在温州港,碧水蓝天下的港口码头正在紧张作业中,却丝毫不见扬尘,也无噪音传出,这是港口绿色发展肉眼可见的效果。绿色转型是港口现代化发展的必行之路,“十三五”以来,温州港全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港口建设,成功通过交通运输部绿色港口验收,成为沿海绿色创建示范港口,在东海筑起一条绿色海岸线。
自2016年起,温州港从基础设施建设、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装卸运输与工艺改造、绿色低碳港口信息化工程、环境保护五个方面着手,完成了16个重点支撑项目,构建了以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目标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此后,温州港的绿色转型的步伐逐渐加快。温州市港航管理部门围绕国家绿色港口建设要求,联合生态环境部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港口经营企业完善码头环保设施的通知》,重新修订《港口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及处置设施建设方案(2020年修订版)》,将内河通航水域码头及渡口污染防治纳入了建设内容,该方案成为指导温州市水路防污染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今年来,温州市港航管理中心又集中开展了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刷新了温州港的颜值和功能。目前,温州港口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已达到了“八个百分百”,即港口污染物(应急)接收设施设置100%;干散货码头防尘网及防尘设备配置率100%;污染物接收第三方协议签订100%;渔船生活污水收集装置改造率100%;400总吨以下内河货船防污改造率100%;五类码头岸电覆盖率100%;岸电建设任务完成率100%;老旧船舶拆解完成率100%,彻底革新了温州港的生产环境,推动港口迈向现代化发展之路。
站在“十四五”开局新赛道上,温州港航将围绕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港新篇章,助力温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
◎本版文字◎ 沙凯迪 麻哲人 缪帅
◎本版图片◎ 由温州市港航管理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