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宁波已基本建成“213”综合交通圈(到上海等长三角区域2小时,大市范围内1小时,中心城区30分钟),获评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国家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创建示范城市等10个“国家级城市”荣誉。
当然,实力和信心远不止这些。今年,作为首批国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的浙江,公布了交通强国建设“浙江方案”。在这份包括建设十大千亿超级工程等在内的雄心勃勃规划中,宁波的分量不轻——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的十大千亿交通超级工程中,沿海高铁、环杭州湾智慧高速公路、千吨级内河航道、宁波西综合枢纽、沪甬跨海大通道、沪舟甬跨海大通道等项目均与宁波密切相关。
浙江申报的全国交通强国试点建设任务中,宁波具体承担着“打造全国海铁联运示范工程”和“宁波公交都市创建”两项重点任务。不过,这显然无法涵盖宁波在这个国家战略中的分量——宁波本身就是国家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现在,“交通强市”的蓝图已然强有力地擘画,挥毫泼墨、挥斥方遒!而未来,如果你从宁波出发,也许一小时内就能到达长三角任何一个核心城市。这样可期的未来怎能不让人心怀美好,倍感振奋呢?
硬核实力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居全球第一
已入寒冬,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海上巨轮穿梭、陆上集卡往来,一派繁忙。全球各大集装箱班轮公司的五彩集装箱堆垛层层垒砌,勾勒出港通天下的壮阔图景——这个东方大港内联万户千家、厂矿企业,外接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已成为全球供应链物流的重要枢纽。
作为宁波交通的发展龙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1年居全球港口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居全球港口第三位,不仅创建全国首个集装箱进出口作业全程无纸化港口,每年降低物流成本1.5亿元;还在全球首发宁波港口指数,为港航物流业利用大数据实现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服务数字“一带一路”提供宁波经验。“十三五”期间,宁波舟山港预计完成投资162亿元,完成港口实施类项目23个,新增设计年通过能力4020万吨,其中新增集装箱设计通过能力383万标箱。
目前,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已超过去年的总量,继续居全球港口第一位;集装箱吞吐量已突破2800万标箱,再创历史新高;港口班轮航线总数达244条,连通度居全球第4位;水运运力突破1000万载重吨,成为航运大市。
有力担当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77.4亿元巩固综合枢纽地位
港口要持续发展,项目建设是基石。
2019年1月16日,沿海高速对于缓解甬台温高速交通压力、进一步推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2月26日,宁波穿山港铁路开通,自此,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穿山港区海铁联运的最后一公里被打通;2019年12月28日,随着春秋航空9C8825航班在新建的停机坪降落,157名旅客到达宁波栎社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标志着投资约115亿元的宁波栎社机场三期工程正式运营
……
“十三五”期间,宁波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877.4亿元,新增公路里程885公里。全市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道为支撑、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公路网络。公路网持续加密完善,通行能力显著提升。三门湾大桥及接线、余慈高速、梅山港区6-8#集装箱码头、象山现代物流园区、慈溪客运中心等一批交通重大项目建成投用。
同时,综合客货运枢纽建设也迎头赶上。宁波预计完成投资47.2亿元,新增综合客运枢纽3个、综合货运枢纽4个,全面推进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逐步提高全市综合运输衔接能力。
新生力量
跻身全国海铁联运第二大港交通产业全省贡献度第一
12月28日,随着一列满载“湖州-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抵达铁路穿山港站,至此,宁波集装箱海铁联运箱量已突破100万标箱,同比增长25%,箱量创下历史新高,总量继续位居全国港口前列,南方集装箱海铁联运第一大港口地位进一步巩固。
宁波海铁联运从2009年大力实施以来,通过搭平台、出政策、破难点、促发展,箱量已从当年的1690标箱迅猛增长至100万标箱,年均增速达78.7%,增量及增速始终保持全国前列,惠及广大货主、货代、船公司、商贸等各类企业超过250家,以2018至2020年,全市海铁联运业务量累计完成240万标箱计算,运输、货代等上下游相关企业实现物流收入超过32亿元,节约能源价值超9亿元。
海铁联运只是宁波交通推动全市综合运输体系不断优化,交通产业规模实力持续壮大的缩影之一。五年间,宁波公路总周转量年均增长8.1%,总量居全省第一,占比达25.4%;水路总周转量年均增长16.6%,占全省总量的36.3%;铁路宁波站日均到发旅客7.5万人,发送量最高峰突破9.5万,与上海、杭州、南京等长三角主要城市实现高频次1-2.5小时快速通达;综合交通产业加速高质量发展,2019年全市综合交通产业增加值达到1700亿元,占GDP比重的1/7,对全省贡献度超过25%,居各地市第一;交通企业数接近5万家,其中上市企业16家,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占全市总量的10%和5%;成功举办4届中国航海日论坛,规模和效应创历史之最。
民生温度
四好农村路达全国先进水平“四车一体”享发展红利
在使用交通工具出行的宁波人当中,每三人就有一人选择公共交通。宁波正在步入一个更加便捷、环保的现代公交都市:出门即有公交站点,轨道、公交换乘有优惠,APP点一点即打出租车和网约车,最后一公里还有共享单车来兜底,可以说宁波人是充分享受到“四车一体”的红利。
五年来,宁波市区新建公交首末站39个,新增更新车辆2700辆,新辟优化线路400余条;轨道总里程155公里,客流由20万上升到70多万,最高达到92.6万;提升公共自行车服务,车辆网点超过1300个,投放车辆3.6万辆;全市轨道公交实施90分钟优惠换乘,两年来累计有2200万人次享受2640万元出行优惠;加强互联网平台精细化管理,保障全市19家网约车平台、1.8万辆网约车、4万名注册驾驶员、14万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平稳运营;开通了宁波至余姚、绍兴及宁波至奉化的城际铁路,加速了同城化的进程。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公共服务蓝皮书》,宁波公共交通满意度居全国第1名。
不仅如此,宁波新改建美丽经济交通走廊3563公里,其中精品示范走廊1100余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213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大中修2501公里,建成村级物流点2364个,更新农村客车1410辆,全面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为全域都市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管理支撑
253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6项科技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
“章老师,多亏你们掌上‘管家’在群里指导,我们窗口一次也没去,真正实现了‘跑零次’,从上传到收到新证件刚好7天,感谢!”在宁波市交通局审批部门开通的“危险品运输企业审批办事”微信群里,经常会收到企业发来的点赞信息。据了解,这是宁波交通部门全新推出的升级版掌上“管家”服务。
目前,全市交通审批事项已经实现“网上办”“掌上办”“跑零次”和“材料电子化比例”4个100%,承诺时限压缩比高达97.3%以上;依托政务2.0平台,企业群众高频办事事项全部实现“全城通办”和“即来即办”;依托“证照分离”改革、无证件(证明)之城建设、升级版“管家服务”等改革举措,让企业签订“一纸承诺书”就可领证,“足不出户”就可办证,让群众办理常见高频事项实现“一个证件都不带、一个证明都不要”。
不仅如此,宁波建立市级综合交通统筹机制,履行交通强市办公室职能,组建市交通局,完成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和下属单位“设、撤、并”;实现交通“一卡通”与全国252个城市互联互通,ETC车道率先覆盖全市,用户超180.6万户;全面运行智慧交通系统和指挥中心,全市累计6项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30项科研成果被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机制砂海工混凝土配制技术》《桥梁桥墩防大吨位船舶撞击的柔性防护技术》等12个科研项目成果,列入浙江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成果推广目录,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吴宇熹 余明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