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午,东阳市217省道十里头至官清段改建工程(以下简称39省道东阳段改建工程)宣告正式通车。
39省道改建工程作为东阳市2020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东阳市2020年综合交通大会战成果之一,其建成通车后,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东阳市南午岭交通拥堵的多年“痛点”,而且有效提高了东阳全市干线公路的通行效率,助力补齐东阳普通国省道存在的“通而不畅、畅而不快”的短板。
改善交通“痛点”,助力干线路网提质增效
15.7公里,39省道东阳段迎来新生
2021年1月22日一早,伴随着东阳市重大交通工程集中通车仪式的举行,39省道东阳段改建工程宣告正式通车。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对于东阳市而言,39省道改建工程的建成通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改建后的新39省道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被东阳市民誉为“伤心岭”——东阳市南午岭地段多年的交通拥堵问题。其在老39省道西侧、东阳城区歌山路交叉口另辟新线,上跨新37省道、穿过西岘峰隧道,终点与老39省道再度相连,改变了南午岭干线公路仅靠一条老39省道的大流量交通拥堵诟病。
另一方面,新39省道通车后,进一步改善了干线公路“穿城而过”的痛病,实现了外迁,可将过境车辆分流到城市外环,对于改善城市交通通行条件、城市发展布局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9省道改建工程是金华市公路网主骨架“八高、九纵、五横”的“一纵”(台州三门至金华婺城)中的一段,是交通运输部采信项目、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也是东阳2020年十大民生实事之一。项目自2017年开工建设,路线全长约15.7公里,其中主线长12.3公里,连接线长3.4公里,经过白云、吴宁、南市、城东四个街道,概算总投资16.3亿元。该工程起自白云街道十里头,止于官清岭。
2020年,东阳市39省道建设指挥部响应浙江“交通强省”行动号召,按照东阳市委、市政府“五大会战”(综合交通大会战)部署要求,抢抓黄金“窗口期”,以“主人翁”精神全力破难题,推进项目平稳有序推进,并按照通车节点倒排计划,实现圆满收官。
作为2020年东阳市综合交通大会战“完工一批”战果,其建成通车标志着东阳交出“十三五”交通建设的高分答卷,让东阳市的人民群众感受到了交通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建成东阳地方最长公路隧道,12分钟车程一路畅通
品质工程为东阳高品质发展助力
三年半建设,一朝梦圆。
39省道东阳段改建工程的通车,不仅是东阳市“五大会战”奋勇争先成果的直接体现,更彰显了交通先行的担当和作为。
据悉,39省道改建工程中,涉及路基、桥梁、隧道、高边坡等多种复杂地形,施工难度大。
“超30米的高边坡就有4处,且周边存在较多的房屋和村道,征迁难度大。”该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张万森介绍,新39省道存在路基工程挖方量大、开挖难度大,老旧灌溉渡槽拆迁架设难度大、边通车边施工交通组织压力大等等问题,在隧道施工中还遭遇涌水现象,建设过程实属不易。
如起自东阳市吴宁街道西岘小区,终于南市街道鳌溪村,长度为3002米的西岘峰隧道,是东阳市目前地方道路中最长、最宽、投资最大的隧道工程。仅主线上的这座分离式隧道,就投入近2.4亿元,其也是39省道改建工程中的关键性控制工程。
在西岘峰隧道出口处,一座面积400多平方米的巨型浮雕出现在人们眼前。浮雕场景将高铁动车、高楼等现代元素与古建筑、泼墨山水等传统元素巧妙融合,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彰显着品质39省道的崭新魅力。
项目开工以来,东阳市委、市政府及交通部门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综合交通大会战,攻坚克难,护航项目建设。东阳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多次深入项目建设一线视察指导,献计献策。同时,沿线各镇、乡、街道积极配合,合力推进,为项目圆满建成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后,39省道建设指挥部在上级各部门的领导下,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实现了“早复工、抓生产、赶进度、保安全”的全部目标预期,稳住了进度、管住了质量,并确保了建设过程中的“零事故”“零伤亡”。
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还曾获省级“平安工地”等荣誉。
通车后,从改建工程主线的城南西路与歌山路口到终点位置39省道与老东永线交界处官清岭脚用时不到12分钟,形成了一条新的干线通道。与此同时,39省道改建工程中,公路亮化与两侧绿化等相关工程与道路建设实现同步施工,使其成为东阳城市发展的交通利好。
39省道东阳段改建工程不仅有效改善了沿线街道以及画水镇、南马镇的交通基础条件,还极大地缓解了东阳城南西路、南午岭交通压力,补齐了该区域东阳市普通国省道存在的“通而不畅、畅而不快”的短板,更为东阳城区、横店镇区一体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交通支撑。
□本版文字 郑宗祥 张万森 王晓
□本版图片 由郑宗祥及东阳市39省道改建工程指挥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