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美丽渡口”的美丽蜕变

丽水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圆了涉渡百姓的幸福出行梦

深山伴流水哗哗而语,高峡出平湖隆隆作声。浙江第二大河——瓯江从丽水境内穿过。它和钱塘江、闽江、椒江等水系一起,给丽水带来了丰富的水力资源。作为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又是丽水水力资源优势最为明显的一个县。该县的水电蕴藏量约占浙江省的十分之一,居全省首位,并被国家水利部授予“中国农村水电之乡”。

依托着“绿水青山”的资源,丽水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对于景宁库区的群众来讲,让他们获得感最直观的一项民心工程就是打通强村富民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水路公交。

破解群众出行困局

2003年,丽水有史以来最大的扶贫工程——丽水滩坑水电站正式开工建设。经过5年多的努力,2008年,浙江省第二大水库——千峡湖库区完成蓄水。

水蓄起来了,经济上来了,老百姓的出行却成了大问题。工程完工后,景宁段新增了水域面积36.72平方公里,涉及九龙乡、渤海镇、红星街道3个乡镇街道65个行政村、399个自然村,共计3.26万的库区群众不得不通过水路出行。为了让库区沿岸的群众更加方便出行,相关部门建设了12个农村渡口,购买了渡船,免费接送沿岸的群众。

然而,由于渡口、渡船、渡工分散于各个乡镇管理,运行中暴露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有的渡口只有几步台阶,一涨水就淹没不见了;有的地方容易水毁,泥土流失,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不畅;有的渡船安全性能差,久坏不修;有的渡工业务能力差,更别说职业素养了……

对于这些问题和弊端,村民雷大伯深有感触。他说:“有一次深夜,一位村民昏倒,急需送医院救治,但给渡工打了很多个电话都没有理会,一直磨到了次日凌晨,才把病人送过岸去。”

而渡工们对此也有一番怨言。老渡工陈师傅说:“我们每个月工资不足两千元,每天还要风吹日晒、起早贪黑。最让人心寒的是干了半辈子还是一个临时工,既没有保障,也看不到希望。我们也是人,得考虑自己的生活啊。”

正是这长年累月相互推诿,各扫门前雪的积病,造成了农村渡运问题不断。同时,因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缺少相应的技术人员,造成了渡运船舶间无法无缝对接,船舶出现机械故障无法及时修缮,只能停航停运。

面对这些现状,时任景宁畲族自治县港航管理所所长的李火林内心焦急。他说,假如不创新、不改革,库区群众将永远坐不上安全、舒适、便捷、美丽的渡船。

那么如何才能让群众坐上称心如意的渡船呢?李火林说,关键在于如何整合各种渡运资源,从管理、运力、经费、人员、技术及安保机制等进行综合解决,才能彻底改变农村渡运落后的面貌,补齐农村渡运交通的短板。

对此,景宁畲族自治县政府积极组织发改委、财政、审计、国资、交通、公交公司等部门和企业,提出了改革的“五大远景”,即如何让库区群众能像坐公交车一样乘船便捷出行?如何能像城里人上班一样进城赶集?如何能让库区以外的游客有机会、有意愿发现库区山水乡村之美,感受乡村之乐?如何促进涉渡农村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如何引导涉渡群众充分利用当地绿水青山资源与地方文化实现转型致富,共享生态惠民红利?

于是,景宁畲族自治县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之路由此推开……

渡运公交普惠民生

2013年11月,景宁县交通、港航部门对全县农村渡运情况进行认真地调查和摸底,并立足实际,制定了《景宁县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开始推行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

为了使景宁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稳步推进,景宁县政府对改革方案推行“三上三下”征求意见工作流程,通过实施这一工作流程,既推动了县、乡(镇)两级政府、涉渡村委、涉渡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专家等多方共同参与讨论,也推动了行业主管部门与国资、财政、社保等部门的平等协商和充分沟通,为推动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近1年的调研与分析,2014年7月1日,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景宁县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方案》出炉,景宁县政府决定在城市公交公司内筹建水上公交公司,全面推进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2015年11月,景宁县成立了全国首个农村渡运公交有限公司,将农村渡运职能从涉渡乡镇剥离,组建了国有独资公司对全县渡口实行统一管理和经营。

改革后,这家国有渡运公司实行定人员、定船舶、定航线、定航班运行,百姓出行更加便捷;以渡运公司为责任主体、行业管理机构加强监管的方式为渡运安全进行双重保障,让百姓出行变得更加安心。经过重组、整合,渡运公司加强了业内管理,不仅让渡运管理更加规范,也有效地控制了渡运成本,改革当年单燃料费一项每月便可节省成本4万元,每年可节省因燃料损耗、运力浪费、管理粗放等产生的开销50多万元。

全过程参与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的李火林激动地说道:“改革后,景宁实行免费渡运,每年由县政府拿出300多万元财政预算作为运行经费。而这些经费由农村渡运公交有限公司统筹管理,并将节余的经费充分用于改善渡运条件,实现了良性循环。”

改革后,景宁渡运秩序明显好转,涉渡群众对渡运公交化模式的认可度也是不断上升。特别是丽水港航将景宁的试点经验推广至青田、云和、龙泉、遂昌等涉库地区,各地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将渡运纳入公交出行范畴,既提升了丽水全市农村渡运的服务能力,也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发展。

2015年,景宁农村渡运公交有限公司被省交通运输厅、省港航管理局评为了“基层文明服务窗口”。

水上公交与美同行

早上6点半左右,在绿草渡口停船处,渡工张献美正在准备下一趟渡运。他一边做着准备,一边微笑着说道:“这个绿草渡口主要连接了潘坑、徐垟、岭根三个行政村,有3200多人口靠渡船出行。”

“现在坐船可方便了,而且完全免费。”景宁县红星街道岭根源村的村民吴远平经常往返于绿草渡口,他说,以前的航班不固定、不准点,非常不方便,如今坐船跟坐公交一样有早末班,大家都十分欢迎。

便利的交通不仅带动了库区的经济发展,也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由于渡船定时发船,全天候循环渡运,乘客又可以免费乘坐,特别是随着班次的增加,商贩可及时将水果、生活物资等运到村里交易,村民们也可将农产品运出大山售卖。“多年的农产品都可换成现钱啦。”吴远平说。

不仅如此,此后,景宁又率全省之先,实施了“美丽渡口”创建工程。对该县渡口接线进行平整,排水沟、上下边坡、系缆桩、泊位整治到位;对渡口安全防护进行加固,指示牌、标线、减速带修复到位;对渡口服务设施进行完善,警示牌、候渡亭、垃圾箱、监控等设施一应俱全;增加渡口文化宣传和绿化美化工程项目;统一规范渡船标识、颜色。

2016年,省内首个美丽渡口——千峡湖景宁县湖边渡口创建成功。美丽渡口让涉渡群众出行享受到了“船在水中行,人在画中游”的畅、安、舒、美。2017年,时任省港航管理局局长胡旭铭作出批示:景宁港航部门在“渡运公交改革”“美丽渡口创建”上的先行探索是这项工作向全省港航系统推广的重要示范,值得充分肯定。同时,千峡湖景宁航区也成功入选“浙江港航行业美丽航区”,成为丽水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航区。2018年6月,全省建设“四好农村路”美丽渡口现场会在景宁召开。6月25日,丽水市首个服务党支部——景宁县水上服务党支部在千峡湖绿草渡口湖边码头正式成立。

如今,依托这优质山水,绿色生态的美丽航道正在悄悄地发生着美丽的蜕变,沿途一个个“美丽渡口”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浓缩成了一道道水路建设的“笔迹”,绘成了一幅幅融合交通血脉的“山水画卷”。

□朱国金 施林鹏

2021-06-17 丽水农村渡运公交化改革圆了涉渡百姓的幸福出行梦 6 6 交通旅游导报 content_131649.html 1 3 “美丽渡口”的美丽蜕变 /enpproperty-->